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教育青春
仇恨与开心, 都在一念之转

仇恨与开心, 都在一念之转

作者: 邓丽丽 | 来源:发表于2017-07-23 21:19 被阅读0次

    早上鸟鸣虫声是叫醒我们的闹钟, 一顿收拾洗漱用餐先一家人就出发去球场, 开始难得的家庭日, 因为儿子是最小的成员, 我提前和儿子沟通, 等会有很多大哥哥陪你踢球, 爸爸妈妈也在场上一起踢,

    到了球场, 儿子抱着自己的球就下场了, 很是兴奋, 忽然被一个大一点的孩子把他的球踢飞了, 儿子抱着球就回来找我,

    仇恨与开心, 都在一念之转

    “妈妈, 我不踢了我想回家” 我立马把他抱起来,

    问“是不是刚才哥哥把你球踢飞了, 你不高兴了”

    “妈妈, 我要把15号选手摔死, 我要把他摔飞出去。”

    “哦!你要把小哥哥摔死, 你要把他摔飞出去,因为他踢飞了你的球对吗?”

    “你不想踢了, 那你想妈妈怎么帮助你能让你不这么生气了?”

    “我想要妈妈抱, 我能不能吃个冰激凌?”(之前我们约定踢完球去吃儿子喜欢的冰激凌)

    “好啊!妈妈抱, 哦你想吃冰激凌! 那我们没踢球就去吗? 我们是怎么约定的?”

    “妈妈! 我不想踢, 我就想吃冰激凌!”

    “好吧, 儿子, 妈妈知道你不想踢, 想吃冰激凌, 我们之前是怎么说的, 我们说好是踢一场球,现在时间才过了5分钟啊”

    “妈妈!我就要吃!” 开启无敌撒娇+哭闹模式, 于此同时刚才还嘈杂的周围忽然一片寂静, 个个都假装看手机,其实竖着耳朵等着八卦,

    “儿子, 妈妈知道刚才小哥哥踢飞了你的球你很不开心,你很生气, 如果你不想踢了, 我们现在先在旁边观看一下小哥哥踢球好嘛?”

    “不要, 我想走, 我要走我要去买冰激凌!”

    “嗯, 妈妈知道你想吃, 妈妈答应了买给你, 但我们先踢一下球好嘛?你如果不想和小哥哥踢,

    我们可以一家三口去对面踢”

    “不要。”看来被踢伤❤️了。

    “儿子,如果你不想踢也可以, 但我们没有完成约定, 那冰激凌也不能吃了,我们可以选择”。

    图片发自Kathy

    “踢完球去吃, 或者直接回家, 你愿意哪一种?”

    “我要回家”

    “好”

    牵着他的小手, 我们就准备回家, 刚到门口, 儿子就说“我要去踢球,踢完再吃冰激凌”!

    “好啊! 我们踢完吃冰激凌, 爸爸妈妈陪你去对面踢。”

    一上午挥汗如雨, 天气热得如蒸桑拿, 儿子一直保持高状态全场飞跑, 也没有喊累,喊热,

    临到结束时间, 体验教练跑来和儿子说“ 小朋友, 你踢得真不错, 体能很好, 一些动作非常专业,不比场上的小哥哥们差啊”

    儿子小手一挥, “那当然啦! 我爸爸从小陪我踢球”

    “那我们马上开始要比赛了,你愿意在场边观看吗?”

    “当然可以啦!”

    比赛中,儿子一直关注的15号小哥哥, 忽然被86号小哥哥拦截踢飞了球,

    儿子忽然笑的哈哈哈好大声, “妈妈我好感动啊! 86号小哥哥帮我把15号小哥哥踢飞了”。

    “哦!儿子你很开心, 因为有人帮助你把你想做的事情做了对吗?”

    “对啊, 妈妈, 好开心, 15号被踢飞了”。

    “那儿子你现在心里还生气吗?”

    “妈妈, 我开心极了”

    “那你看这个15号小哥哥有没有把86号小哥哥扔飞啊?”

    “没有啊,妈妈。”

    “为什么呢?”

    “我不知道啊!”

    “儿子,球场上相互对抗是比赛规则, 等你长大了自然就懂了”。

    球赛结束后, 我问儿子:“那你明天还想来踢球吗? 你还害怕嘛?”

    “妈妈, 明天我们一起来, 我好喜欢这里啊!”

    “好啊!那我们去吃冰激凌吧!”

    图片发自Kathy

    或许很多父母会对我的育儿方式方法很是不赞同, 但我想说的是,

    1.在这个过程中我让孩子尽情的去随顺情绪的流动, 允许情绪的发生;

    2.    对于4岁儿子来说, 球是他自己的他拥有绝对的支配权, 他理所当然的认为受到了攻击,他的反应是受到攻击时展现出来的应激反应,这是一个正常的生理现象, 是孩子力比多的一种正常表现,

    3, 而我不去交涉, 是因为足球的规则我们大人懂, 孩子却不一定能理解, 与其我说教一通孩子听不懂的道理, 或者我又如很多父母所做你不要和他玩了, 人为干涉孩子的自主选择权; 对于孩子来说都是不尊重的,

    4. 同时要感谢爸爸, 在我处理孩子情绪时,没有着急, 一直在球场边装作玩得很hight, 在引导孩子的关注;

    如今教育我们所提倡的“爱与自由”,其分寸与边界究竟在哪里?
    是既最大限度地给孩子自由探索和个性成长的空间,又懂得在关键点上提纲挈领。
    正如杨绛说,好的教育不是被动受教、受到管教,而是启发学习的兴趣和自觉,在不知不觉中受教。
    教育的终极目的,在于让孩子拥有幸福的能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仇恨与开心, 都在一念之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jzmk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