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德开示

作者: 祥云_17ec | 来源:发表于2017-03-15 08:24 被阅读9次

洛桑陀美上师:《和谐中的圆满》—【慈心忍辱】

一个人心胸有多大,他做成的事业就有多大。一个人是否幸福,取决于他的心境如何。古今中外,凡是那些大成就的人,都是胸怀广阔、能亏己的人。

吃亏是一种糊涂的智慧。吃亏、让步是一种必要的投资,自己吃点小亏反而会让事情顺利进行;一点小亏都不想吃的人,只会让自己的路越走越窄。做人最难能可贵的就是多吃亏,吃亏是福。

古人云:“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不是表面的忍气吞声,忍是一种负责和担当,忍是一种糊涂的手段。

为圆满广大的福德资粮,不失毁所积累的一切善根,修安忍是非常重要的。要修安忍,必须有怨敌、魔障损害自己、制造违缘的对境,才得以使我们遭受到病痛和苦痛的折磨,并依此清净我们往昔的罪业,使我们远离轮回,获得自在。所以,怨敌、魔障是我们从恶趣的深渊中得以解脱的恩人!

面对今生伤害我的人,我们应这样思惟来破除嗔恚:这个伤害我的人在过去多生中曾作过我的父母,曾帮助我无数次。也许在今世死亡前,也可能成为朋友来帮助我。对于后世,在解脫轮回前无数次的受生中,此人将与过去一样,对我施行无数次的饶益。过去、现在、未来,此人已为我,将为我成办无量的利益。如果只为现时的些许伤害,我就对他生嗔恨,岂不就如野兽一样?我绝对不能生这种恶念。

宗喀巴大师在大众面前讲过,“没有忿怒者谁修忍辱!”忍别人不能忍之事,修真正的忍辱,别人在大众面前骂你、说你、侮辱你、陷害你,如如不动,笑一笑,那是真正的忍辱啊,了不起!而且没有报复的心,更没有陷害的心;如如不动的话,你再冷静想想,已经达到忍辱的彼岸、圆满果位了!

在生活中、工作中,当有人说你、骂你的时候,你就修忍辱、修慈悲嘛,同时也在消自己的业,增长自己的正能量,佛菩萨都曾经是这样做的;我们能天天在生活当中历练,今天修忍辱、明天修忍辱,天天都修忍辱,这是非常好的条件!上哪儿去找这么好的机会呢?你若再不改,在原有的脾气上不但成倍增加了嗔恨,还增长了无量无数的罪业,这个因果太可怕了!

如果我们每天上班工作的时候,处事都能很圆融,能时时为他人去着想;即使别人发了很大的脾气,自己也能做到不发脾气,能用忍辱心和慈悲心对待他人;观想这个人并不是不好,而是因为无明、因为烦恼不能对治才有的嗔恨心;况且他也曾经做过我的父亲或是母亲;如果能这样去观想,那我们每天都是在行菩萨道,修圆融、修慈悲、修智慧、修忍辱。

相关文章

  • 大德开示

    广钦老和尚开示:修行要保持中迹,不急不缓,细水长流。念佛即入中道没有好,没有坏,念佛亦属幻化,但属正念,故我们要以...

  • 大德开示

    洛桑陀美上师:《和谐中的圆满》—【闻思修行 四】 现在有些人对闻、思佛法还不够重视,希望直接进入修行。如果没...

  • 大德开示

    洛桑陀美上师:《和谐中的圆满》—【忏悔业障】 很多人到寺院烧香拜佛,求升官发财、求平安健康、求万事如意 ........

  • 大德开示

    洛桑陀美上师:《和谐中的圆满》—【忏悔业障】 很多人到寺院烧香拜佛,求升官发财、求平安健康、求万事如意 ........

  • 大德开示

    学习《菩提道次第广论》的时候,为什么昏沉?为什么懒惰?为什么掉举呢?不想学、有时候退心,为什么找这么多借口?...

  • 大德开示

    洛桑陀美上师:《和谐中的智慧》—【人生的孤独和缺失】(一) 来到这个世间的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出生的时候是孤独的,...

  • 大德开示

    洛桑陀美上师:《和谐中的智慧》—【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 有些弟子执着于世间法,把世间法用在了佛法的事...

  • 大德开示

    洛桑陀美上师:《和谐中的智慧》—【这个娑婆世界不是真正的故乡】 我们来到这个娑婆世界,就像我们去名山大川朝圣...

  • 大德开示

    洛桑陀美上师:《和谐中的智慧》—【来也空空,去也空空】 这个世界不是我们真正的故乡,是我们旅行当中的一个驿站,稍作...

  • 大德开示

    洛桑陀美上师:《和谐中的智慧》—【别把学佛当成负担】 我们做任何一件事,都会有一个动机,便是追求快乐。世人为了积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德开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kokn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