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弯湾
张雨绮打了老公,接着又离婚的事,这两天引起了不小的舆论震荡。
这让我想起很多。
在展开讨论之前,我还是想先讲几句闲话。
其实,不论是普通人离婚还是名人离婚,都已经是一件很普通的事了——我们现在可以这么说了,但几年前、十几年前可不敢这么瞎说。
在我的印象中,自从王宝强离婚事件以后,几乎就没有什么明星感情方面的事能引起全民关注了——细细想起来,王宝强事件,真的是一件可以写进历史的公众人物事件了。
王宝强虽然不是什么伟大人物,但你要知道,当时他离婚的事,正好赶上里约奥运会,据说这还导致了央视的收视率下降——大家都去关注王宝强离婚的事了,没闲工夫看奥运了。
我记得王宝强在微博爆出马蓉跟宋哲有染、准备离婚的事,那天半夜微博热搜爆掉了,搜索量一度高达600多万(巅峰时候应该比这个还高)据说让微博服务器瘫痪了,还让日活持续走低的微博起死回生。。。
不过在那之后,三天两头的都有明星出轨、分手、离婚的事爆出来,但基本上都不会引起多么大的震荡,一两天风头就过去了——王宝强的事,可是持续高热了好几周啊。。。
以我的观察,我认为网友(实际上就是老百姓)关于感情、婚姻的价值观,在这一两年的碰撞和冲击中,也变得越来越包容、开放了。
跟过去相比,远的不说,就是四五年前,都有着天壤之别。
大家感受一下张雨绮离婚时网友的评论:
主流的评论里,几乎都是一片赞誉,这其实是很难想象的——如果这事儿发生在5年前的话,因为,王菲离婚,正好发生在5年前。
那时候网友的评论,几乎都是一片骂声,骂得要有多难听有多难听,要有多恶心就有多恶心。
(现在找不到当初最热门的评论了,大家感受一下现在能找到的热门评论)
(看到有很多评论为王菲平反,就足以证明当初骂她的人有多么多、有多么狠)
可能你现在回过头去看,都很难想象为什么当初网友的嘴是那么的毒,价值观那么的扭曲——王菲就离个婚而已啊,于是就背上了荡妇的骂名,说她烂、说她让家庭不完整、说她对孩子不管不顾、说她自私。。
可是,王菲的两个女儿,窦靖童和李嫣,哪个不是又酷又自信的?
王菲跟张雨绮差不多,都是二婚,也都离婚了,按道理,王菲的离婚,应该更容易让人接受和理解吧,因为——它更像是单纯的感情的事,毕竟王菲的历届男友(老公)基本上都是异常优秀的男人——窦唯,神仙一样的音乐才子;李亚鹏,周迅眼中“满足了我对男人的幻想”的男人;谢霆锋,英俊潇洒才华横溢又会做饭的好男人。这些男人,都是有头有脸的男人,就算是单论人品,也要比绝大多数普通人好吧。
而张雨绮呢,她的历任男友,都只能证明她情路坎坷、“看男人眼光不行”。相比起王菲,张雨绮更应该是那个“你应该好好反省反省你自己”的女人——但就算是这样,骂她活该、说她本身有问题的人,都变成了少数。
可想而知,假如张雨绮不是现在爆出“昨天警察局、今天民政局”的事,而是5年前、10年前、20年前爆出,我怀疑不论男女老少,几乎都会铺天盖地的骂她、贬损她。
看面相的人会说她长得有问题,情感专家(比如万恶的ayawawa)会说她自身有问题,娱乐八卦媒体会去挖她的情史、编造她放荡的故事,可能有人甚至会去研究她的原生家庭、成长背景,反正,最后都会得出一些结论:“她也不是什么好人”“可怜人必有可恨之处”。。。
然而,风向还是变了,大家还是逐渐地、普遍地接受了一个事实:啊,离个婚而已。婚姻不幸,离了得了。
很少再有人会去说她“孩子怎么办”“你不能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庭”之类的了。
这让我想起前几天看一个节目,许知远采访万峰,万峰说,一个社会对待性的态度,可以看出这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我特别赞同这一个说法,我们对待性的态度,以及对待“性”延伸出来的现象、行为、社会结构的态度,确实可以看出我们社会的文明程度。
你想,几十年以前,一个女的要是未婚先育、要是交过三四个男朋友、要是出轨了,她估计得被骂到愧对祖宗——然而今天,网友再对待这些由性延伸出来的问题时,变得更加的宽容和富于理解了。
从这个角度而言,社会没有礼崩乐坏,而是变得更文明了。如果不是,让你回到那个缠足裹胸的年代,你愿意吗?
当然,张雨绮离婚能获得如此大面积的宽容和谅解,某种程度上,要感谢“田园女权”的膨胀和扩张——“田园女权”虽然有很多狭隘和偏激的地方,但它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男权的崩溃和解体。
就像黑格尔讲的那句话——历史总在摇摆中寻找真理。温和派很少赢得过什么胜利,获胜者几乎都是不同程度的暴徒。
女性过分的强调自我,甚至到了一种自私、要奴役男人的意思,这种态度虽然过于偏激,但确实让很多女性从不幸的婚姻中解放了出来,认识到作为女人、作为人本身的重要性远大于婚姻这个结构的重要性。
嗯,女性解放的潮流,在长江黄河流域,才真正的开始波浪滔天。。
插两句题外话讲讲婚姻吧。
以前,我们讲婚姻,它总绕不过“终身大事”和“白头偕老”,这两个词看起来似乎很美好,但其实并不是什么好词,因为它没有在描述一种严肃的责任和美好的目标,而是标榜了一种亟待完成的任务和不可拆卸的枷锁。
当然,不论在什么国度、什么社会,“白头偕老”的梦想,依然是一对情侣的甜美夙愿,但它不该是结婚时挖下的天坑,而应该是婚礼上落土的奠基石。
希望未来的某天,当我们提到“白头偕老”时,它不再是一个只管答案不管过程的结果,而是可以想到每一个打情骂俏的日常。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对整个社会如此,对每个个体也如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