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事要离职了,约了今天聚餐。聚餐前先去了寒山寺。
因为是工作日,除了跟团的几支队伍,人并没有很多。
我们一路走进去,没有导游讲解,看得很快。
之前去过一次,那时还在修膳的普明宝塔已经修好了。我四处拜了拜佛,扔了一枚同事给的硬币到池子里,池中有好看的锦鲤,我又拜了拜,以祈祷好运。
跨年的时候寒山寺有听钟声,一百零八声都听到,来年便没有烦恼。下班回家的公交车上的电视上还播放着听钟声的盛况。我和同事说寺庙是清修的地方,这样的活动让我觉得有点……嗯,怎么说,有点被打扰到的感觉。
同事说,其实人们去到寺庙里的主要就是祈福,这样的活动也就是讨个好彩头,并没有什么。我仔细想想,觉得同事说的挺有道理的,现在许多名胜古迹多半是修膳过的,如果不修膳,早就被毁掉了。没有人便没有香火,寒山寺声名远播,人们愿意去祈福,寒山寺才得以保留至今。
所以任何事都是有两面性的,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其实看人也是一样的,一个人有优点也有缺点,不能因为这个人有你无法接受的缺点就忽视其优点。
从寒山寺出来后又去了枫桥。路上有一面白墙,我想到了“黛瓦白墙”,就和同事说,我小时候觉得“黛瓦”指的是粉红色的瓦,同事说“黛”应该指的是深青色,偏向于黑了。我查了一下,果然如同事所说。那我们经过的便是“黛瓦白墙”了。瓦上的枯草,墙上的爬山虎,让“黛瓦白墙”有几分萧条,但至少变得不那么单调了。
枫桥很大,我们没有逛完便去吃饭了。
吃完饭又在商场里逛了逛,优衣裤上新了春装,商场太过温暖,让我恍惚间以为冬天已经过去了。
喝完同样温暖的奶茶后推门而出,天已全黑,呼啸而来的寒风让我清醒过来,又开始瑟瑟发抖。短暂的温暖是一种假象,我习惯了温暖,都忘了寒风的冰冷刺骨。
公交车上听歌,周深极具穿透力的声音响在耳边,他唱道:“若一蓑烟雨任平生,道是也无情却也无风。只可惜相遇一场空,将这段温情独自咏……”我就想,苏东坡这首耳熟能详的词,写尽了他的潇洒乐观,可是能做到的又有几人呢?
很抱歉在歌里突然想起,从前有人很顺溜地背出了“也无风雨也无晴”,只是当时,大概也并不真正理解这其中的真意吧?
写出千古名句的诗人们早已消失在历史洪流中,但他们的诗句保留到了现在。有很多人慕名来到寒山寺,有很多人追求“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这是一种传承。
灯火通明,照着回去的路,也算是一种淡淡的“浓情”了吧?
相遇本是一场空,生命中来来往往许多人,最后能够留下,想必是因为佛家所说的缘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