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送东阳马生序》有感

作者: 11山山 | 来源:发表于2024-02-29 12:33 被阅读0次

孩子开学了,也跟着读了一下《送东阳马生序》。

《送东阳马生序》是一代大儒宋濂写给他的同乡晚生马君则的,讲述了他艰苦求学的亲身经历,勉励其勤奋学习。

宋濂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会中引申而出,婉转含蓄,平易亲切,令人动容。

文中第一段写大儒宋濂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情形,突出其“勤且艰”的好学精神。

借书之难写自己学习条件的艰苦,求师之难写虚心好学的必要,生活之难写自己安于清贫,不慕富贵,学有所得,强调只要精神充实,生活条件的艰苦是微不足道的。

第二段紧承第一段,写当代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与作者青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形成鲜明的对照,从反面强调了勤苦学习的必要性。

通过鲜明地对比,很清楚地看出当今太学生在读书、求师、生活等几个方面,都比自己当年的求学条件优越得多,但却业有未精,德有未成,认为关键就在于这些太学生既不勤奋又不刻苦。

第三段便明确地写到马生,说明了写序的目的,这就是“道为学之难”,“勉乡人以学者”。

因为劝励的内容在上两段中已经写足,所以这里便只讲些推奖褒美的话,但是殷切款诚之意,是不难让人心领神会的。

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的劝学之意是力透纸背的。我们小时候的年少无知,理解不了《送东阳马生序》作者苦读的深意,也理解不了父母日日的唠叨。

我们一点点长大后,经历了生活的摸爬滚打和品尝了生活的酸甜苦辣,经历了人事的纠结和生活的砥砺,承受了不得不承受的生命之重,才恍然醒悟,学习原来是人生最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啊!

想想如今离开学校好多年了,但不管情绪情感如何,想想每个老师教育学生的心情和宋濂在文字中流露的劝导之意,如出一辙,感同身受。

再想想那个试图叫醒那时年少懵懂的你,而你却从书桌上睡眼惺忪地抬起头来,还嚷嚷着嫌老师太吵太烦。语文老师要求的背诵全文,也懒得背,老师批评一句,你还要顶撞十句,还理直气壮的。

直到中年以后,经受经历承受了生活的风风雨雨,才明白当年老师说的是对的;宋濂说的也是对的。那么,唯一错的只有自己了。

如今的我们早已华发从生,苟且生存,碌碌无为,一事无成。

再回首重读《送东阳马生序》一文,感叹真的时光一去不复返,感觉“初读不知书中意,再见已是书中人”。

相关文章

  • 感谢生命中逼你成长的人

    —— 读《送东阳马生序》有感 今日再读宋濂名篇《送东阳马生序》,35岁的我,而立之年后的我...

  • 读《送东阳马生序》有感

    明朝大文学家宋濂学识渊博,深得众人爱戴。今日读其《送东阳马生序》感触良多。 宋濂家境贫寒,家里没有书读,村里有一个...

  • 用东阳马生序(一)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 送东阳马生序有感

    读《送东阳马生序》让我感到果然唯有勤与苦,才能为将来开阔一片天地,造就一位将才。 宋濂元疑是在贫苦中求学的一他幼时...

  • 读《送东阳马生序》

    《送东阳马生序》是明初的大学士宋濂送给他的同乡人,浙江东阳县晚辈马君则的文章。在这篇赠言里,作者叙述自己早年虚心求...

  • 读《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

  • 我与宋濂比求学

    己亥年十一月廿十,余观阅《送东阳马生序》,有感而发,幸得一文。

  • 再读《送东阳马生序》有感

    送东阳马生序是初中的时候学的距今已有七八年了,内容也记得不全了。但有时嘴里却还能背几句,“天大寒,砚冰坚手...

  • 再读《送东阳马生序》有感

    少时背诵这篇文章,奈何当时不知忧愁,只顾着咿呀学语背来应付老师。 将近而立之年,再品这篇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颇有...

  • 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送东阳马生序》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lkqz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