憋了一下午的雨,终于哗啦啦的下起来,倾盆而下的瞬间,天和人都舒坦了。
听起来像是老天找到了“出”口,把郁积在胸的闷热一股脑儿的宣泄出来。
这有点儿像《断舍离》中提到的“出”。生活不能只有加入,“出”也一样重要,甚至比加入更重要。
就好像人的身体,如果一直吃东西,却没有良好的身体循坏代谢,结果,再美味的佳肴我们也会吃不下去。因为没有正常排出体内垃圾,身体会不舒服。
同样的,家居环境也需要定期淘汰那些无用之物。从厨房到厕所,从客厅到卧室。每一个空间都需要排出“垃圾”,只保留适度的需要的东西,整个环境就会焕然一新。
只是学习了《断舍离》书本上的内容还不够,我们需要在实际中多加练习,才能真正领悟,为什么“断舍离”不是简单的丢东西。
在应用“断舍离”技巧整理的时候,我们才会发现,有很多东西真的只是满足自己过剩的欲望的产物,而不是真正需要它。
比如衣柜里满坑满谷的衣服,可我们最常遇到的状况就是感觉“没衣服穿”。真的是没衣服穿吗?当然不是。是我们不知道穿什么。
认真去整理衣柜才会“惊喜”的发现:原来还有这件!这很可能是仅仅因为打折图便宜买了而没有穿过的衣服。
可见这件衣服并不是必须品,因为“没有”它,我们也没发现有任何不妥。这就从源头上带来“我想要”还是“我需要”的思考。
“断舍离”的实相是整理收纳,但作者一再再的强调,这并不是断舍离的核心价值观。
作者希望教会大家的是:透过丢弃,整理,收纳这样具体的操作,整理出自己内心的断舍离。不仅仅是具体的物化表现,更多的是内心与这些不再需要的物品之间关系的切割。
透过这种切割,我们挑选并保留适当的真正需要的东西。因为是经过仔细选择的,所以是需要好好珍惜的美好的事物。
其实,我们还可以再更早一步的执行断舍离。就是透过“我想要”还是“我需要”来舍弃那些仅仅是满足当下欲望的选择。
如果只是因为喜欢而想要买最新款的包包,那请对自己默念:喜欢不一定非要拥有。现有的包包也很实用。
训练自己克制过剩的欲望,在实相的断舍离之前,先对自己的内心执念断舍离。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你会发现自己变得没有那么物欲了,而归于平静的内心会很容易产生满足感,即便我们并没有拥有最新款的包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