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性问题,大家熟知的是环境污染。之前,我在《环境污染之后,一个新的经济外部性问题出现了》中谈到了“信息的外部性问题”。今天我想谈第三个外部性问题——机器人的大规模应用。
当然,这并不代表我就反对人工智能、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的发展应用。相反,我对新技术驱动经济发展是持顺其自然态度的。毕竟这些年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
之所以拿出来讲,一是已经有些经济学家在呼吁,比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在2017年底就提出要对机器人征税;二是有些国家比如韩国在2017年就有了推出“机器人税”的意愿;三是我国已成为工业机器人使用率最高的国家,2010年至2015年5年时间里中国制造业机器人的密度增长了230%,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这些都说明,机器人大规模应用带来的外部性问题已浮出水面,对其的讨论已具有较强现实意义。
如果说环境污染是大家吃饱饭必须付出的代价、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高低是传统产业落后于新兴数字产业的原因,那么机器人大规模应用对人类就业乃至个人发展所带来的剧烈冲击可能就不那么简单了。
试想一下,当你无所事事时是个什么状态、当你失去第六种权力——发展权后是什么状态,你就明白事态的严重性了。一旦人工智能机器人应用到各个领域,现在的很多工作岗位,包括让你懒惰让你爱的快递、外卖小哥以及路边的各种菜贩子、小吃摊贩,也包括田间地头的农民伯伯、车间内的生产工人和服务业的部分员工,等等都会统统消失,被各种无人超市、无人售卖机、机器人送达服务、农业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和各式智能机械设备等所替代。
对大规模应用机器人的企业征收“机器人税”,用于被机器人替代的人们,为他们建立创意性经济平台、设立公益性岗位、提供再就业技能培训和负担困难群体生活医疗及子女教育费用,等等,似乎是有正当性的。
要不然,一大帮人不仅没事干,还吃不好、穿不暖,社会稳定和经济秩序估计会出问题的。从这个角度看,“机器人税”也只是那种社会状态下的一种缓冲性“小举动”而已。国家层面提高大家收入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以及各类文化旅游、体育生态事业的繁荣,等全方位系列性改革发展举措,才能让大家过上一种相对有尊严的体面生活,然后静下心来在应对变革中寻求新的发展机遇。
这个……,似乎有点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的味道,而且比当年斯大林同志能想象到的共产主义还要高级。
不过,企业估计不太乐意的,毕竟纳税会降低利润的。这决定了政府与机器人企业在未来势必会有新博弈,来决定税收的轻重。历史地看,之前对环境污染外部性问题的后知后觉给我们的教训是沉痛而深刻的,成本也是十分高昂的。面对这个新问题,适当超前一些,未雨绸缪,用税收设置一个应对机器人社会来临的缓冲带,让时下加速前进的社会放慢些节奏,多做些准备,不论从收税还是应对就业压力角度看,估计政府是很乐意干的,也会成为一个大概率事件。
如果靴子有一天落地,这就开启了人类应对机器社会的新探索。
(完结)
封面及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