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普通静坐”,不由你不想:“一定有特别静坐”。哈哈,你想多了,这是南先生的讲课风格,静坐就是静坐,没有特殊与普通。
如果你静坐是为了参禅悟道,接下来的才是关键,知道呼吸,知道思想,这个知道的知,就是你要的东西,把握住这个,你就成功了。
后面拐了一下弯,看似扯得很远,其实并没有离开那个知道的知,只是知的内容由呼吸、思想,变成了身体的感受而已。
在此,你千万不要因“假使绝对健康的人”这句话而气馁,因为“绝对健康的人”是不存在的,更因为你要参的成的那个“知”,与身体健康不健康没有关系。所以,假如你不是“绝对健康的人”,那说明你是正常的人,半点也耽误不了你参禅,说到底,参禅由心,与做功夫也没有关系。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三心的边际都是空,念与念之间就是空,这里“干净、清净、安详、寂灭”,一切的一切都从这里生,都在这里灭,这里就是前面所讲“知”的本体。
文章中所说的“智慧”,是人们参禅体验到那个之间,成为那个空后的必然,因为空是知的体,知是空的用,如同是镜子就必然有照的功能一样,镜子与照是一,空与知不二。知没有了三心等念的牵绊、染污、覆盖,自然而然的起用,就是智慧,说智慧,即非智慧,是名智慧。与身体健康以及做功夫都没有关系。
因为南先生是天文地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哲学历史、佛道儒家无所不通的大家,既会修心也会修身,写文章说事难免怕挂一漏万,不经意就会涉及很多方面知识,所以,你要想在他的文章里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必须具备慧眼与定力,否则,就会看了热闹忘了看门道。
毋庸置疑,前念与后念之间就是我们的本来面目,那个知就是本来面目的功用——我们的佛性。至于先生为什么没有肯定地这么说,自有其用意和因缘,我们没有必要纠结于此。我们要参禅悟道,就按照南先生所指的“中间这一段”,努力去体验,去成为,错不了的。
今天收到菏泽朋友发过来的《南怀瑾老师讲述:教你一个,最佳简明静坐法!》一文与我探讨,以上就是我的读后感想和看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