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笔记——《人类简史》(1)

作者: 沧海浩歌 | 来源:发表于2017-03-19 19:52 被阅读115次

    《人类简史》讲述了与虫草无异的人类从普通物种演化成如神般顶级物种的过程。全书结构:​认知革命(1~4章),农业革命(5~8章),人类的融合统一(9~13章),科技革命(14~20章)和后记。


    第一章 人类:一种也没什么特别的物种


       现在人们把生物按照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人类也仅仅是一种动物,按道理也应该属于某一种某一属某一科,有自己的兄弟姐妹(比如猫科有狮子、猎豹、家猫),但是现在看到的,我们是“人科”的独苗。

       在历史上,人类还有其它近亲的,像身材高大威猛的尼安德特人、类似侏儒的弗洛里斯人,丹尼索尔人、梭罗人等。所有这些人的共同特点就是:大脑明显大于其它动物;两腿直立行走。

       庞大的大脑会带来庞大的负担。首先大脑消耗近25%的能量,然而在那个时代,大脑的作用并不明显,甚至说没什么作用;其次,大脑很脆弱,需要用头盖骨装着。大脑带来的代价是:花更多的时间寻找食物,人类手臂上的二头肌所需能量被大脑占用。大脑在后世的作用不言而喻,但在当时确实看不到什么优点。

       直立行走可以使人类看得远,发现猎物或危险;能够解放双手,在后来的演化中双手的作用也确实越来越重要。我们现在都称“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不断发展,人类逐渐学会使用工具(人区别与动物的标志就是会不会制作和使用工具)。

       为了能直立行走,人类臀部需要变窄,因而产道宽度受限,如果婴儿出生时就保持较大较硬的头,明显是不行的。因此演变过程中,人类婴儿逐渐提前出生。像小牛出生后,一天之内就能自由行动,人类婴儿却完全不行。(细想一下,如果说人类婴儿出生后可塑性高是因为早产,那牛、羊等是不是一生下来性格就定型了呢,如果它们有性格的话?)这样的婴儿再当时很难靠一个人养活,为了种族的延续,人类开始协作养活下一代,这样自然就会形成种族部落。

       脑袋比较大,会团队协作,会使用工具,这些在当时都不能保证人类在自然界占据有利地位。人类还是打不过狮子,斗不硬鬣狗,干不过财狼,所以人类不可能处于食物链顶端,而是很可怜地吃一些残羹冷炙。在这过程中,工具的最大作用就是“敲骨吸髓”。

       人类在食物链上的前进,得益于火的出现。这时候人类可以故意放火烧山,这样不仅能得到烧熟的各种果实,还能得到烤全羊,烤全狗之类的肉食。这可不仅仅是产生了吃货这么简单,熟食的出现还减轻了人类肠道的负担和吃饭的时间,为大脑的进一步进化提供了可能。

       这个时候,人类仅仅是边缘物种,而我们的祖先还在非洲(为什么不是在中国?我一直以为在中国!)并且开始扩张。从非洲到阿拉伯半岛在到欧亚大陆,凡是我们祖先所到之处,其它“人科”的成员无一不亡国灭种,最终只剩下咱们的祖先。不知道是“人科”中成员之间相互融合而形成大统一,还是咱们的祖先消灭了所有其它兄弟姐妹(封建社会为了夺位发生煮豆燃萁的事儿,在进化过程中就已经上演了。),最终的结果是咱们的祖先征服了世界,而现在我们看到的人类只有我们自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阅读笔记——《人类简史》(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mrvn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