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吴虹老师的《村小走江湖,我们能做啥》 一文,情不自禁要说点什么,因为我就是因为村小撤并,而被调动至现任教学校的。
尽管未曾观影《一个人的课堂》,但是时下描写教育现状――山里留不住城里老师,城里老师因孩子的渴望而留下来的电影和文章越来越多。《美丽的大脚》、《放牛班的春天》、《一个都不能少》、《一个老师的学校》、《角落里的阳光》、《地球上的星星》、《麦积山的呼唤》这些作品都是一位老师改变一个孩子、一个村庄、甚至几代人的命运的佳作。
小时候听得最多的就是要走出大山,可是真正走出大山,却又回来的不多,毕竟谁也不想让命运扎根大山,可是我们不一样,我们是大山里孩子们的希望。岗前培训时有位老师说,城里老师扎堆,山里没人去,这就是现状。当时没有想那么多,可是真正经历三个小时车程的颠簸――各种滋味涌上心头,晕车是当时最难克服的,后来是住宿条件,再后来适应了,大山美的时候你都惊呆了!我们所处的地方属于祁连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松树林,连绵起伏的松树林倚靠着雪山,这场景是很震撼的。
21天充电行动(9)――村小去留有感 21天充电行动(9)――村小去留有感
说到村小撤并,真觉得是一件很残忍的事,之于家长,孩子,甚至老师。2015年我从SQ教学点调至现任教小学,就是因为当时有所学校合并,导致老师、孩子的去留都成了问题。那所学校的老师基本被调至SQ,而原SQ任教的老师全部被打乱分配至其它学校。
老师,他们换个环境适应一段时间就可以正常工作和生活,可是孩子们,被撤并的小学现在有三个留守儿童,父母离异,跟爷爷奶奶过,这三个孩子没地方去了,转学意味着离家远,爷爷奶奶年纪大,无人接送;不转学,任教老师是内退的老教师,家长对老师没有信心,但转学会增加经济等一系列问题,但是并校已成定局。
21天充电行动(9)――村小去留有感领导们动员家长们并校时,好多老人和务工家长是反对的,因为自身困难无法解决,部分务农在家的年轻人又觉得这样对孩子好――孩子少,意味着竞争少,因为老师懈怠,不上进。这些问题确实存在,成绩节节败退,也是家长们所担忧的。尤其是村子,这种小规模的村小被撤并就成了必然,因为没有人觉得它存在有价值,没有人愿意为它的存在再付出。现在并入我们学校的一部分孩子从三年级就得住校,寄宿制带来的问题更多,孩子们换了环境,老师,适应性不好的,成绩下滑厉害,甚至滋生校园霸凌事件,导致教师都带有色眼镜看待并校学生,家园共育工作更成了纸上谈兵,那些常年父母在外务工的孩子便成了问题学生。校方觉得父母缺乏管教,家长觉得学校教育不当,互相推诿,孩子便又成了最大的受害者。
21天充电行动(9)――村小去留有感一种事物存在必然有它的意义,村小现在建立校中园,这就是一种趋势,加之二胎政策的开放,未来两年适龄儿童会越来越多。
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进城,也不是所有的人都得进城,教育就是在解决这个问题,学校,老师的存在就是给予一片土地希望,这也要求我们要做好,努力与城市教育水平同步,办家长放心的教育,才可能留住村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