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搞笑幼儿园血型性格测试
今天上午上海师大讲座丁秋露给我们讲了《互联网时代的教师沟通艺术》,我们从中学到了不少与心理学、沟通技巧有关的知识,也复习了一些旧知识,可谓温故知新了。讲座中间,为了证明血型与性格有关,丁老师给我们放了一段日本人制作的实验视频。视频中,A、B、O、AB四种血型的孩子,对于同是打碎花瓶这件事,反应有相当大的差异,似乎真的就说明血型与性格有关。但我在认真观察和思考之后,觉得这个实验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这些问题使得实验的结果失去了可靠性。
一、实验没有模拟真实的生活环境
实验中,小孩子被按照血型分成了几组,每次实验时,房间里只有一种血型的孩子,这种情况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是不存在的,所以这个实验得出的结果可能就存在问题。我们不能认为每一组的孩子的不同反应就代表着不同血型的人有不同的性格,更何况就算是同一血型的孩子,在实验中有的人也有不同于其他人的反应呢?
二、实验创设的情境并不完全相同
在几组实验中,打碎花瓶的那个人的表现并不完全相同,花瓶的打碎方式也有所不同,这样作为被实验者也就是观察到花瓶打碎过程的这群孩子们的反应可能就会有所不同,这种不同的反应,是难以归结到是因为血型不同造成的这一点上的。
三、实验忽略了群体反应的不确定性
参与实验的每一组孩子,都可以看作一个群体,在群体中,多数人会失去独立判断的能力,从而发生从众的行为,所以,对于花瓶打碎这件事,大家的反应可能主要不是由血型决定的,而是由最先作出反应的人决定的。比如:如果最先有人指责打碎花瓶的人,可能后面就会有其他人也指责这个人;如果最先有人表现出的是恐惧并有人逃跑,其他人可能也会跟着逃跑;等等。
四、实验没注意位置对于反应的影响
人与信息源的距离不同,所作出的反应可能也会不同。在一群人中,通常是离信息源比较近的、能清晰地观察到、感受到信息源中传递的信息的人,会最先作出反应,而距离较远的、不能清晰地感受到信息的人,可能不会作出反应,或者会跟着前面的人作出相同的反应,所谓“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就是这个意思。
对于这个实验,我有以下改进意见:第一,把不同血型的孩子随机分组,让他们处于相对自然、真实的环境中;第二,创设完全相同的实验环境;第三,反复进行多次实验,每次以不同的孩子为实验对象;第四,每一次实验,不同血型的人,要随机分布在不同的位置上。只有这样,实验的结果才能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得出的结论才能更有参考价值。
视频中的实验也许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心理学实验,或许只是一个搞笑的段子而已,我们对它大可不必较真,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顺乎天性、顺其自然就好,刻意关注血型、性格,可能会让人活得很累。
本人进行以上分析,也是无聊中的多事之举,聊博诸君一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