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新院学习
NO.11 错别字小议

NO.11 错别字小议

作者: 哩梨鲤莉 | 来源:发表于2020-04-23 13:58 被阅读0次

    2013年,中央电视台(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推出了一档大型原创文化类电视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该节目向全社会倡导书写汉字、保护汉字的意识,倡导爱汉字、爱汉语、爱中国文化的价值观,被称为是“汉字的未雨绸缪”。在该节目的影响之下,很多易错字、生僻字引起了大众的广泛关注。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在中国文化中,汉字有着举重若轻的地位。一撇一捺、横折竖钩,一个个端端正正的方块字,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然而,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文明时代,汉字却频频出错。

    错别字主要有两种类型——错字和别字。错字主要出现在手写的时候,表现为笔画书写错误、笔画的增减、偏旁部首的混用,算是一种“造字”错法,例如:将“武术”中的“武”字多加一撇,甚至是上一版人民币的“贰元”中的“贰”字印错……别字的范围更广,不仅限于手写,在使用电子产品打字时也多有出现,主要是使用者混淆了同音字、同音形近或同音义近字,以及形近字,例如:将“辨别”写成“辩别”,把“针灸”错写成“针炙”……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错别字已经有常态化的趋势,从小学生的作业本到大街上的广告招牌,甚至是报纸等传播媒介的新闻报道和文章中,错别字都有各种形式地出现。同时,在网络环境中,也有大量的错别字现象,甚至在有些时候,错别字的出现并非粗心大意,而是刻意为之,比如前几年在网络中很火的“火星文”,就被大家争相模仿书写,但是“火星文”中有大量混用同音形近字的问题,并且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

    错别字频繁出现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分为客观与主观两个层面。从客观层面上讲,中国的汉字作为表意文字,字多且繁,现代汉语的通用字就有7000字,《中华字海》所收的古今汉字达86000多字。而且现代汉字的笔画和部件的种类都比较多,汉字基础部件就有560个。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汉字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在白话文兴起之前,文言文一直是中国书面文字的代表,而在文言文中,又有很多通假字、古今异义字,在如今对文言文的学习中由很容易与当今白话通用字混淆,再加上汉字中有繁体与简体之分,更是增加了汉字学习的难度,为学习者和使用者带来了挑战。在汉字这样一个庞大的体系之下,数量多、笔画繁,使用者使用错字是难以完全避免的。在汉字笔画、个数多的情况下,还存在了很多同音、近音、形近等容易混淆的汉字,这也成为了错别字出现的原因之一。而且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方言种类繁多,在方言的语言环境下也会经常误导使用者书写错别字。

    从主观层面上讲,首先是汉字使用者自身汉语修养不足。在汉字的学习和使用过程中不够重视,态度不够端正,没有意识到书写错别字的严重性。写字时总是敷衍了事,一笔带过,在没有良好基础的情况下,为图方便而简易笔画……这样的主观想法常常导致汉字使用者粗心大意写下错别字。当然,除了粗心大意写下错别字,还有更荒谬的做法——故意使用错别字,以吸引注意力,且不加解释说明,这种做法是对汉字的极不尊重。其次是法律淡薄,我国在2001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在这则法律的正文中就有很多关于使用规范字的规定。虽然国家在法律层面上十分重视汉字的规范使用,但是仍有很多未从事文字工作的人也缺乏相关的法律意识,甚至是相关人员也没有这样的意识。法律落实的不理想与法律意识的淡薄,也便是错别字出现的主观因素之一。当然,出于汉字的数量多和结构繁杂,汉字使用者对汉字主观上的遗忘与混淆不可避免,汉字的庞杂也让使用者在主观的思维定势中犯下误用汉字的现象,这属于一种使用者的“想当然”——汉字使用者“想当然”地写下错误的字,并且不加核查,对待汉字的态度很不严谨。

    除了汉字本身的客观原因和使用者的主观因素之外,电子产品与互联网带来的错别字问题也有很多。当人们过分依赖电子产品中的输入法时,自己本身对汉字的掌握便被削减了。这个现象带来的问题便是汉字使用者自己无法自主辨别错别字,反而被输入法“牵着鼻子走”。同时,在互联网这个大环境下,很多人在畸形求新求异心理的驱使下,开始故意使用、滥用错别字,例如前几年流行的“火星文”,或是将日本语中的汉字与中国汉字掺杂使用……这些现象在网络这个开放的平台上,往往会误导汉语学习使用者,尤其是对于低龄阶段的汉字学习者来说,负面影响更为严重。

    有些时候,我们把错别字当作笑话来讨论,但是错别字的问题频频出现不可小觑,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错别字失误也许会引发一个大事件。1930年4月,阎锡山、冯玉祥结成“反蒋”联盟,发动了“讨蒋”的中原大战。阎、冯两部预定在豫、晋交界处的沁阳会师,以求一举歼灭河南的蒋军。然而,冯玉祥的参谋在拟制命令时,误将“沁阳”写成“泌阳”,正巧河南南部有泌阳一地,与沁阳相隔百里。结果冯军误入泌阳,贻误了聚歼蒋军的有利时机,使阎、冯联军处处陷入被动,导致联合作战的失败。这个历史事件在众多错别字研究中频频被提起,一字之差,让历史改变了方向。从这个历史事件我们可以看出,错别字的误用会让信息接受方产生误解,严重影响到汉字的正常表达功能。

    一个小小的错别字不仅会带来利益的伤害,而且会影响到文化的传承,错别字的现象无疑是对汉字文化环境的严重污染。汉字具有一定的超时空性,一个错字的使用,也许会流传下去,现在我们不加重视和纠正,倘若我们留下的文字在百年、千年之后成为可贵的文献资料,一个错字便会让文化的传承出现问题。到那个时候,现在的一个错别字也许会变为一个“约定俗成”的文字,而作为前人的我们却不能穿越时空帮助后人纠正。可见,错别字在文化传承方面带来的危害是十分巨大的。重视汉字的规范使用也是对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落实的积极回应。在我国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有着规范使用汉字的要求,这也说明错别字的滥用,也是对法律法规的漠视与不尊重。

    抵制错别字,首先要防患于未然,对错别字的抵制与纠正任重而道远,需要积极的教育与法律法规的引导。在汉字学习方面,加强基础教育必不可少,只有学好了,才能用好。对汉字的教育不是孤立的,将中国的汉字与文化紧密结合,增加汉字文化的素质教育不仅能够培养正确的汉字使用观念,树立正确的汉字价值观,也能帮助对汉字的理解,增强记忆力。在加强教育的同时,也需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在已有的法律法规下,要贯彻落实汉字相关的法律法规。在落实的同时,也要注意法律法规内容的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法律法规条文,更好地服务于汉字的规范化工作。当然,做好汉字传承工作,也需要大力宣传。尤其是传播媒体平台,不仅需要做好宣传工作,还要提高自己的知识素质。作为对内、对外向公众传播信息的窗口,正确规范使用汉字是一条底线,一旦出现文字错误是十分致命的。

    加强汉字基础教育,落实汉字相关法律法规,做好规范汉字宣传……这些都是从外部对汉字加以规范,从汉字学习者与使用者的角度来讲,提高自身文化涵养、汉语素质是必须的。我们在汉字发展的阶段,扮演了学习者、使用者、传承者的角色,提高汉字保护、抵制错别字的意识,是我们需要做到的。对错别字要树立正确的态度,不能轻视它。在书写的过程中要格外注意,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防止错别字的出现,对不确定的字不能“想当然”地随随便便敷衍过去,要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加以核实。同时,我们也要注意汉字的学习方法。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学习一个汉字,需要把它的形、音、义都掌握,虽然汉字系统看起来很庞杂,但是它由甲骨文演变而来,汉字的形、音、义是相联系的,懂得基本的元素,举一反三,便触类旁通了。当然,作为汉字的传承者,我们不仅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汉字修养,同时也要注意平时遇见的错别字现象,不能盲目跟风去使用那些“标新立异”的词汇,而应该站在正确的立场上,指出并纠正错别字,不能让这种不良现象愈演愈烈。我们要做好汉字的捍卫者,才能更好地将汉字这一重要的中国文化传承下去。


    REASON: https://www.jianshu.com/p/7671ddb3ce8f

    这篇三千文字,居然没有一个引用来源,而且里面还出现了不少的数字列举。另外,怎么读着读着有新闻评论那味儿了。

    文/杨蕻意

    2020年4月 23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NO.11 错别字小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mzoi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