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茅台酒某个批次某个编号的酒更好喝。(×)
由于出厂量大,茅台酒每年分多个批次勾调。在三年贮存期间,已经有了盘勾的工艺,基酒样品趋于统一。每个批次的茅台酒出厂之前,除了色谱分析,都会有国家级品酒师等一批专家进行集体品评,只有达到“酱香突出、幽雅细腻”的品质标准。
通过“风味品质稳定性评价体系”,才能包装出厂。由于酱酒口感丰满,不同天气、不同时间、不同心情、 不同菜品等因素影响下,会导致口感差别。而嗅觉相对灵敏稳定,闻香是品鉴茅台的重要的方式。建议茅台粉丝关注茅台的品鉴活动,学习茅台酒的品鉴方法,尤其每年一度的茅粉节。
2.茅台作为第一高价股竟然不是高科技,不值得骄傲。(×)
统计显示,上市以来16年间贵州茅台现金分红金额达到436亿元,是公司公开发行股票所募集资金的21.8倍,被称为良心上市企业。作为传统行业的百年老店,就如可口可乐不妨碍美国的科技进步,两者互为独立,这锅茅台背不起。
高科技改善人们的生活,高科技是实现好产品的方式之一,作为传统行业,匠心坚守也是实现好产品的方式之一。两者,异曲同工,不管高科技还是老传统,好品质是唯一的评判。市场给予了茅台极好的嘉奖,也自然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酒作为商业之媒,在历史上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茅台镇曾叫益商镇,有“秦商聚茅台”的历史渊源,更是说明茅台酒是商业发展的结果。茅台酒的发展态势,恰恰说明了经济的崛起。至于股价超越茅台的高科技股,港股、美股的中国企业,我们也应该一同骄傲。
3.茅台酒主要还是公务消费,民间消费少。(×)
茅台酒作为商品,对产品质量负责,一直是社会各界追逐的明星产品。由于茅台酒的稀缺,导致不容易买到,让人以为还是公务消费,目前公务消费已从30%降低到1%。纵观茅台酒历史,由于赤水河作为重要的盐运航道,盐商是最重要的消费群体。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家庭已经是消费茅台酒的主要群体,茅台回归商业本色。茅台酒作为重要历史时刻的见证者,作为中国的一张飘香名片,仍然在国家的重要历史时刻出现,彰显着民族品牌的自豪。中国白酒作为中国文化的象征,作为国货精品的代表之一,也正在走向世界。
4.茅台内供酒是比飞天茅台更好的酒。(×)
茅台会根据客户需要,提供定制茅台酒,但目前并不生产所谓内供酒、特供酒。“飞天茅台酒”或“五星茅台酒”也叫普通茅台酒,更好的茅台酒是“精品茅台酒”,采用酱色陶瓷瓶,曾是历史重要时刻的见证者。
还有15年茅台酒,采用礼品盒包装,曾经是海峡两岸建立互信的见证者,以及30年茅台酒、50年茅台酒等,只是价格不菲。至于80年茅台酒,则更是难得之物。民间有一种说法,五年出厂的飞天茅台酒,其实也只是“半成品”,最后一个环节就是消费者的酒柜,贮存三五年口感更佳,是一种相对实惠的品饮方式。
5.茅台酒的生产成本那么低,不值那么贵。
由于酱香酒保持超低出酒率,只有20%,为了补助粮农,赤水河畔“小红粮”之称的高粱收购价格已达4.1元/斤,且每一瓶茅台酒需要5年出厂,所以茅台酒生产成本已属较高水平。但同零售价格相比,茅台酒同世界范围所有知名酒品一样,生产成本占比低,这是行业属性决定的。(备注:生产成本未包含管理费用、税收、营销费用等)茅台酒作为民族精品,数百年的历史演变,形成了世界上独特的酿造工艺,是中国传统白酒的活化石,伴随了民族的复兴历程,是历代酒师匠人的手艺结晶。
作为不可复制、不可多得的民族精品,决定了茅台的尊贵地位,有位外交家曾经说:“生产茅台酒比生产原子弹还要困难”。茅台酒具有无形的品牌价值、工艺价值、收藏价值、文化价值、时间价值,这些都是价格的体现,并由市场供需关系决定。与工业产品不同,在不具备规模经济的背景下,稀缺性决定了茅台酒属于“有闲消费”,不是生活必需品,茅台酒是见证重要时刻的稀缺品。
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同时,茅台一直努力避免茅台酒从“有闲消费”迈向“奢侈消费”。随着经济持续增长,供不应求逐步形成,除了茅台酒,还有茅台酱香子品牌可供选择。公司也一直倡导,让中产阶层消费得起,这正是“民族精品”茅台的准确定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