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活中总有那么一类人,游走于各种聚会,说着可能很冷的笑话,可能是被其他人开玩笑的对象,他们似乎和每一个人都认识,每次的话题聊起某个人的时候,她总会说“那个谁谁谁,我认识啊。”
他们享受着成为话题中心的快感,就像在自己的生活中时刻寻找镜头,要把自己拍摄出最焦点的一幕。
他们看似是想要在人群中出挑,想要追求与众不同,可其实他们只是为了追求一种共鸣,一种和所有人相似的共鸣,他们只是想要融入某个圈子的。
就像灯下的灰尘特别明显一样,热闹聚会下的他们也更加孤独。
他们怕独自一人的生活,怕自己成了只会对着手机电脑傻笑的人,所以他们尽力接触人群,尽力在别人那里留下自己的足迹,尽力让自己显得不孤独。
2.
雯雯刚到公司的时候,是那种一看就觉得和办公楼格格不入的人,倒不是说学历或者能力不好,只是她蜡黄的皮肤,用黑色皮筋随意扎着没有一丝装饰的发型,身上穿的衣服也都是好几年前的款式,怎么看怎么跟不上社会的步伐。
她自己笑着说:刚入社会的样子真是一辈子的黑历史。
办公室里的同事都已经熟悉了相处好久,只有雯雯是新来的,同事们似乎也都有自己的小圈子,比如谁和谁比较要好,谁和谁总是一起出去吃饭。
平时聊天,他们也会说一说某人家的小狗狗,也会嘲笑一下谁是妻管严,那些哈哈大笑,却没有雯雯的一点点参与。
“我后来问我同学是不是也有我这种刚到新公司被孤立的感觉,可他们都说没有。”
很长一段时间,雯雯都在迷茫中,不明白的是自己以前在学校人缘也不算差,怎么就变成这样了。
社会生存毕竟不是一个人活好就够了,还是要和每一位同事搞好关系。
“后来我看到档案知道了老李的生日,然后我就准备了生日礼物,从那之后老李就对我很客气,有什么事也会叫着我。”
雯雯从这一次,就知道了怎么去处理关系,她记着每一个人的生日,记着他们的喜好,偶尔买些小糕点来给大家,有同事想要雯雯帮忙做部分工作,雯雯也一点都不拒绝,满口答应,即使自己熬夜到凌晨,即使自己吃着方便面也无所谓。
而那些同事带给雯雯的只不过是拉着一起购物,一起聚会唱歌喝酒,雯雯觉得自己终于融入了这个圈子,那些哈哈大笑的声音中,终于也有了她自己的一部分。
“我以为在这里真的找到朋友了,找到可以互诉衷肠的人了,可惜,呵呵......”
不久之后雯雯帮忙做的一份文件数据出错了,而出错的那部分并不是雯雯做的,可总要找个替罪羔羊,一个人说是雯雯的错,紧接着就会有两个有三个这么说。
“当时我真的突然看不懂了,我那么努力地融入他们,那么真诚地想要交心,可是在被指责的那一刻,我才发现自己始终孤身一人,从来没有真正进入这里。”
雯雯被迫辞职了,其实就算不被请辞,她自己也没办法在公司继续做下去。那本记录着每个人生日喜好的小本子也在离职的那一天被扔进了垃圾桶。
后来雯雯进入到其他公司,再也不那么傻傻地帮别人,也不会想要主动融入某个集体。
只是人真的是个神奇的物种,雯雯此刻的高冷竟然吸引了不少同事主动接近,对于这些雯雯也不拒绝,只是不再像以前一样热络,也不会希望用聚会喝酒来维系他们之间的感情。
也许可以说这里的同事和那里的同事真的不一样吧,“只是我真的没办法继续像当初一样完全付出了。”
“其实不去融入某个圈子,我好像才找到了自己,不为了别人的喜好,只为了自己乐意不乐意。”
3.
有人理解的孤独是三天吃了两顿饭,没有一个人发现,只有自己知道。
也有人理解的孤独是你不合群是表面的孤独,可是你合了群才是内心的孤独。
曾经的我,也努力合群,我不懂韩流明星,就努力恶补,我没有看最新的综艺电视剧,就马上去看,我不知道什么服装大牌化妆品牌,就去找度娘问。
我努力参与他们的话题,却越来越看不清自己。那些资讯八卦,那些品牌都不是我所想要的生活。
努力融入别人的群体就好像把自己剥离一样,将原来的自己丢弃在一边,带着驱壳享受完灯红酒绿之后,披上原来的那个自己,拖着疲惫的身影独自回家。热闹之后回家的夜晚才更加孤独。
他们说最孤独的时刻是一个人出火锅,是自己一个人去医院挂号看医生,是自己把家里的东西整理了一遍,却感觉没什么意义。
但其实最孤独的时刻是努力融入一个不属于自己的群体。
余华的《在细雨中呼喊》里说:我不再装模作样地拥有很多朋友,而是回到了孤单之中,以真正的我开始独自生活。有时候我也会因为寂寞而难以忍受空虚的折磨,但我宁愿以这样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自尊,也不愿意以耻辱的代价去换取那种表面的朋友。
有些孤独是外表上看到的,也许在他人眼中的单独一人就是孤独,有些孤独是内心的,只有自己知道,即使在他人眼中是三五群好友,是不通宵不罢休的聚会。
其实,真的,孤独并没有那么可怕。
“孤独和寂寞不一样,寂寞会发慌,孤独则是饱满的。”
愿你不再惧怕孤独,不再被孤独驱使着去找不孤独的群体,孤独才是不孤独的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