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引爆点》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引爆点》

作者: 盛翰泽远 | 来源:发表于2020-04-11 17:05 被阅读0次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的《引爆点》很好的诠释了一些现象为什么会引发流行,比如:病毒、抽烟、暇步士运动鞋等,梳理了背后引爆流行的三个关键点:个别人物法则、附着力因素法则、环境威力法则。这三项法则不仅仅可以对一些对危害社会的流行潮进行有效治理与规避,还可以让一些好的产品通过这三种方法流行起来。

书中对于引爆流行原因总结的顺序是:个别人物法则、附着力法则、环境威力法则,而对于要开发一款流行产品来说,其顺序要完全倒过来:环境威力法则、附着力法则、个别人物法则。

环境威力法则。

环境威力法则的意义在于我们对于环境的变化不只是敏感,而且是极度敏感。但大多数时候我们感觉不到它对我们的影响。人类有共情的能力,当一个人悲伤或者快乐,我们同样能让自己处在悲伤或者快乐的状态,人类的共情能力不仅仅在人与人之间传递,在人与环境、人与社会之间依旧保持着较高的敏感度。人会随着天气的变化而调节自己的心情;在优雅整洁流淌着美妙音乐的五星级酒店大堂,你感觉自己也自信、高大和伟岸;在龌龊、肮脏的地方,自己总觉得心情沉闷压抑。我们所处的外部环境决定着我们的内心状态,尽管我们对此并不完全了解。我们所走的街道、接触的人、都对我们的为人处世产生巨大的影响。

破窗理论,是犯罪学家詹姆斯·Q·威尔逊和乔治·克林最先提出的,他们认为犯罪是秩序混乱的必然结果。如果一个窗户被打破了,过了很久也没有人来把它修好,行人就会以此推断,这个事没人关心,没人管理的地方,很快,就会有更多的窗户被打破。1985-1995年纽约犯罪率高竟然跟地铁里的涂鸦、疏于管理的逃票、公共设施的破坏等因素有关系,这些问题解决后,犯罪率就降下来了。这让我联想到有些火车站非常干净,让人没有想丢垃圾的欲望,当你想丢垃圾时,会在这种环境下想到自己的形象而径直把垃圾丢进垃圾桶里;而在脏乱差的火车站,本来就垃圾遍地,从众心理就会怂恿出来,很多人就会在原来的基础上乱丢垃圾,而感觉不到内心的愧疚。通过清理整治现实环境中最细枝末节的方面就能够扭转、减轻流行现象的蔓延态势。

破窗理论给个人的启示也非常大,只要一点点克服掉身上的坏习惯,就能让自己逐渐自信并充满能量,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古代先贤都练习慎独的原因。

对于开发一款产品,就要把握社会环境的趋势,消费者正在追逐那一股即将流行的事物,或者我们将创造一股流行。对于一款白酒的开发,要结合社会的流行趋势、行业的趋势、竞争环境的趋势、自身的趋势等因素综合考量,来确定自己产品的定位和方向,然后再确定自己的产品开发是延续性技术创新,还是破坏性技术创新。这些因素都确认后,再进入常规的产品开发流程。

附着力因素法则。

对于一款产品而言,最强大的附着力就是质量和服务;对于一个病毒而言,其附着力是其生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对于一条信息而言,其附着力就是简单、简洁、直击人心、煽动人心。

对于白酒而言,占领消费者心智的定位以及提炼出来的口号,产品质量、文化内涵等均是其强大的附着力。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在适当的情况下,找到一种简单的信息包装方法,让这些信息在消费者之间变的无法抗拒。

个别人物法则。通过联系员、内行、推销员把带着引爆点的信息传播出去。

联系员。结识的人非常多,并在各层级的人脉中拥有影响力,其保持这些人际关系的方法是试着与每个人保持“微弱关系”。

内行。积累专业知识的人,喜欢分享自己的专业知识,类似今天各大社交媒体的KOL,及其乐于助人,谦虚,不爱炫耀。内行对于信息的传播威力巨大。

推销员。对客户提出的消极看法总能给予充分的高质量的答复。说话具有逻辑性和把握分寸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说服能力。

现实中,也有联系员、内行、推销员三者合而为一的情况。不论如何,找到关键人物或者意见领袖推广你的产品,将事半功倍,尤其是那些超凡的具有感染力的人物。因为具有超凡感染力的人无需多言,与人们短暂的接触就可以使人们的情绪受到感染,人的偏好和情绪,事实上都会潜移默化而且是强烈地受到某些人的影响。

个别人物法则认为,社会中存在个人能发起流行浪潮的特殊人物,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找到这些特殊人物。

《引爆点》几点经验总结:

1、  要想发起流行潮,就必须做到把有限的资源集中用到关键方面。

2、  世界并非是我们一厢情愿直觉中的世界,要试着了解潜在客户的内心世界。

3、  制造变化是可能的,人们是能够在一些特定力量的驱动下,骤然改变自己的行为或观念的。

4、  引爆点最终再次证实了我们存在改变一切的能力和采取明智行动的力量。

书中其他的一些观点:

邓巴数,150人的团队上限,群体规模的大小也是一个可以产生重大影响的微妙环境因素。来自同伴的压力远比上司的概念更有威力,这威力甚至大出许多许多倍。因为人们都不想让别人对自己失望。此时,不要让一名员工对另一名员工抽象化,抽象后的结果是让一个对另一个人不敏感,就感受不到彼此的压力。不利于团队的良性竞争。

为了发动一起大规模的流行潮,首先发起许多小规模的流行潮。

在首创时尚和思潮的那些人和最终接受别人创意的大多数人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尝试新事物的人,多数是想向人炫耀自己的与众不同,以使自己与竞争者们从素质上区别开来。任何改革创新都不会毫不费力地从一群人传播到另一群人,他们中间有距离、有空隙。甚至沟通的语言都不一样。

在商业世界里,一切信息都有赖于口碑传播。谁能掌握口头信息传播的驱动因素,谁就能引发一场大规模的流行风暴。

2020.4.11青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引爆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njum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