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走近儒雅作者系列Dv八面来风 婚姻育儿
自主教养-焦虑时代的父母之道(精读)(9)

自主教养-焦虑时代的父母之道(精读)(9)

作者: 黄海龙心理咨询师 | 来源:发表于2018-01-31 20:16 被阅读64次

    第四节:孩子遇到挫折,怎样帮他克服?

    前几年有专家呼吁要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有家长一想:“有道理啊,我们家孩子什么苦都没吃过,从小没受过挫折,将来一遇到挫折不就垮了吗?得让他接受挫折教育,增加抗挫力。”

    孩子真的从没受过挫折吗?其实并不是,是孩子遭受挫折的时候,家长忽略了。

    比如,孩子喜欢小朋友的一个玩具,向小朋友要,对方没给,孩子就过去抢,对方推了他一下,于是两个人打了起来,大人赶紧把他们拉开,分别批评,孩子哇哇大哭起来。你可能觉得这是件小事,在生活中司空见惯,但对孩子来说就是一连串的挫折:他喜欢别人的一个东西,但不知道怎样才能得到,只会去抢,这是一个挫折;对方推了他一下,他不知道该怎么回应,只会打回去,这也是一个挫折;然后又被大人批评,这又是一个挫折。

    这时,我们做家长的正好可以利用这个场景培养孩子的抗挫力。

    第一:提供人际支持。

    要让孩子知道你是站在他这边的,因为孩子在遇到挫折的时候最需要父母的爱,千万不能在这个时候撤回你的爱。

    反例比如说:“不许打人!你再打人我就不要你了!”或者“批评一下就哭了,你还是不是男子汉。”正确的做法是你需要认可他的情绪:“你现在是不是挺生气的?”“哦,我看你有点儿难受,是吗?”

    不要以为抗挫力是一种很男子汉气概的东西,要的是毅力、坚强、咬牙忍受,以为抗挫力和情感、爱没有关系。甚至有人会觉得,给孩子太多爱,孩子将来是不是就受不了挫折了。

    研究表面,恰恰是那些情感储备比较好的孩子,有更好的抗挫力。比如,美国积极情绪专家芭芭拉.费雷德里克森就发现,情感调节能力越强,抗挫力越强。积极情绪为什么能促进幸福呢?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积极情绪帮你构建了更强的抗挫力,而抗挫力更强的人对生活更满意。

    第二:要帮助孩子理性分析

    就是当孩子遇到挫折时,不要让孩子以为自己本质上有问题,而要帮助孩子看到希望。就如本书第三章“批评出乐观”中提到过,就是帮孩子把挫折看成是暂时的、特定情况下发生的,而不是由于他的本质引起的。(请复习)

    第三:要着手帮孩子解决问题。

    你要看到,孩子抢别人的东西,不是因为他品行不好,而是因为孩子不知道也不会使用其他方法。他正在经历一个挫折,你要帮他克服这个挫折。

    你可以教他:“你想想,怎么让他愿意把演剧借给你呢?哦,比如说,上个星期你不是把变形金刚借给过他吗?要不要提醒他一下,你们是好朋友,要有来有往哦,或者呢。和她说:我家里有一个乐高,可好玩了,你要是今天把这个玩具借给我,我就邀请你来我家来玩乐高。”

    这就是教给孩子克服挫折的方法,如果别人还是拒绝,没有关系,你再教给他接受拒绝的方法,不要被拒绝了就打人。现实接纳孩子的情绪:“唉,你玩不了这个玩具,是挺失望、挺难过的。”然后帮他找到其他补救办法:“我和你说啊,其实他也想玩你的遥控汽车。咱们打个赌,你现在装作不在乎,好好玩你的遥控汽车,过一会儿他说不定会拿他的玩具来换你的遥控汽车。”

    这就是在帮孩子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抗挫力最重要的不是遇到挫折死扛着,而是遇到挫折知道自己有能力克服。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其实是挫折不断的。就看我们做家长的有没有留意的眼睛。

    增强孩子抗挫力还有一个策略就是允许孩子犯错。

    当然,那种会严重伤害孩子或者他人的错误,比如过马路闯红灯,或者打其他小朋友,一定要制止;但是如果后果不严重,我们可以让孩子试一试,因为亲身经历的体验才是最深刻,而且从中得到的提升也更大。

    就和第四章第四节“孩子犯了错,该怎样惩罚”中讲的一样,让孩子承担自主决定的自然后果,相当于他自己惩罚了自己。而且这也能让他知道,一件事情不好,不等于替代它的方案就就一定更好。

    孩子经历了这个挫折,以后就不会害怕类似的场景。

     


    第五节:让孩子在沟通中感受到你的爱

    “关系”这一基本心理需求,是指人都需要别人真诚、亲密的爱——当然,绝大多数父母对孩子的爱都是真诚、亲密的,问题是:孩子感觉到了吗?

    如果孩子没有感受到,就会认为自己没有得到足够多的来自父母的爱,在关系上的基本心理需求就没有得到满足,这会影响他自主动机的形成。

    不幸的是,这种情况并不只是一种理论的假设,而是经常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现实。搜狐网教育频道曾报道,有学校调查问卷显示,60%以上的孩子觉得父母不爱自己或者不确定父母是否爱自己。

    一个孩子,如果觉得自己的父母都不爱自己,会感到自卑、愤怒、自我没有价值。因此,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与支持非常重要。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与支持呢?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调整你的心态。你是园丁,而不是木匠。不管孩子表现如何,你都应该无条件地爱他,无条件的支持他,关心他。

    其次,不要用有条件的爱控制孩子。孩子有问题就解决问题,不要用撤回爱的方式惩罚或者威胁他。

    第三,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对孩子的关心和支持。

    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并不是对着他说100遍“我爱你”就有用的,关键在于你的实际行动。

    这一节主要讲如何在沟通中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因为育儿生活中,父母和孩子好像经常处于一种对立的状态。你爱孩子的小船说翻就翻。

    做父母一定要知道,你和孩子处理情绪的能力不同。所有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有喜怒哀乐,但是对情绪进行理智的管理、抑制和分析的部分,也就是掌管理智部分的大脑,要到20岁以后才能完全发育成熟。

    孩子不会处理情绪,但你会处理情绪,如果孩子正在生气、委屈、难过、困惑,这时候你就要首先处理孩子的情绪。让他感觉到:“哦,爸爸妈妈是关心我的,他关注了我的情绪,而且接纳了我的情绪。”

    比如孩子在公园玩不想回家,有的时候父母脱口而出:“有什么好玩啊,都玩了一下午了。还没玩够啊。”这句话确实是父母的视角,父母和孩子在公园玩了一下午确实厌烦了。但是孩子还没有玩够啊。所以,父母要先接纳孩子的情绪:“嗯,我知道你还想在玩一会儿。”或者“我催你回家,你感到很烦,是吗?”

    这样说的好处是,当孩子感到自己的情绪被大人接纳后,就会慢慢平静下来。相反,如果你不接纳他的情绪,那他的对抗情绪就会更激烈,也就更难平静下来。

    处理完孩子的情绪之后,就进入第二步:说出你的感受,

    注意了,就算你有情绪,说出感受的时候,也不要带着怒气,要用孩子能听懂的语言讲述你的感受。

    你也可以让孩子知道别人的感受,比如:“奶奶或妈妈在家把饭菜都做好了,如果还不回去,奶奶(妈妈)要把饭菜重新热一遍,那她多累啊。”

    孩子只要一被指责,就会进入对抗状态。只用描述孩子的行为,不加以指责地告诉孩子他的行为对别人的影响。这样一来,孩子既知道了别人的感受,又不会太对抗。

    然后就可以进入第三步,控制好情绪后,解决问题。

    比如我儿子在公园玩不想回家,我问儿子:“为什么一让你回家,你就烦呢?”他说:“我还想再多玩一会儿。”我说:“可是我担心你再不回家,奶奶做的饭菜就凉了。而且为你一个人想在公园玩。大家都没法按时吃饭,这让我有点儿生气。”这时候儿子的回答特别可爱,他说:“那我也没办法啊,我就是必须还要在玩一会儿。”我说:“那这样吧,我设个闹钟。你再玩一分钟。”他立刻抗议:“那不行,至少也要10分钟!”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后我们定为5分钟,然后闹钟一响,他果然乖乖地回家了。

    这样的谈判过程,就是在教他如何用理性的讨论解决问题,而不是要么孩子用哭闹要挟大人,要么大人用暴力制服孩子。

     


    第六节:用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

    上一节讲到,和孩子发生冲突时如何控制情绪,如何和孩子交换意见。但是,有时候你该说的都说了,问题还是无法解决,那该怎么办呢?

    比如说,我孩子4岁的时候特别讨厌洗澡,怎么说都不听,经常弄得我们一气之下干脆强行把他抱到浴室里去洗澡。但这样做效果肯定不好,我后来反思了一下,改为和他讨论这个问题,结果还真的收到奇效。

    方法很简单,首先是上一节讲的接纳情绪、讲道理,但更重要的是你也要听孩子讲他的道理,然后大家一起商量解决方法。

    所以,先要正经的和他说:“好,我们坐下来聊聊。”我和儿子两张椅子上坐下,他坐高椅子,我坐低椅子,这样我们两个人眼睛在一条水平线上,(平等,无压迫感)。我首先要接纳孩子的情绪:“嗯,你好像特别讨厌洗澡,洗澡让你很烦啊。”他说:“对,你们一叫我洗澡我就特别烦。”

    我说:“我们叫你洗澡是因为不洗澡身体就会脏,容易痒,到时候你到处乱抓,就难受了。就像这样……”我说着就伸手在他身上乱抓,把他惹得哈哈大笑。这样一来,我们之间的对立情绪就没有了。

    他一边笑着说:“哎呀,爸爸,你别抓了”一边还是坚持说“没事的,我不洗澡也不痒。”这个时候,我就转移话题,因为再和他争论下去就陷入僵局了。我要说的话已经说完,下面关键是听他说,所以我就问:“那你为什么讨厌洗澡呢?”

    他说:“因为洗澡的时候,水会流进眼睛,特别难受。”

    “哦,原来是这个原因啊。”我心想,我这个爸爸也真够粗心的。没有想到孩子不喜欢洗澡的原因原来这么简单。

    当我们了解孩子不洗澡的原因,那么下一步就是和孩子一起想想办法。

    我拿出一张大白纸:“我们一起想想办法。”

    儿子先说:“以后洗澡不洗头,也不洗脸就可以了。”

    他妈妈在旁边立刻说:“不行,怎么能不洗头呢?最少也要两天洗一次”

    我连忙说:“现在是想办法的时间,我们先把办法想出来,然后在讨论这些办法行不行,不然就是犯规。”

    这是因为孩子的思维是非常开放的,提出来的方法十有八九是大人觉得荒谬可笑的,可是如果他提出一个你否定一个,那他肯定马上就学乖了,觉得你们大人不过是引蛇出洞,以后干脆不再提建议了。所以这个头脑风暴阶段,我们要做到不评判。

    把所有想到的办法记录下来以后,进入讨论,大家逐条讨论各个方法。说出自己的看法,如果完全不可行,就把它划掉。大人绝不能说:“啊,你这个方法太蠢了。”直接划掉。

    最后形成方案,可以签字保证。

    总结一下:

    第一步接纳情绪,第二步,大家沟通各自的想法,第三步,大家一起提出解决方法,在这阶段不做任何评判。第四步一起讨论如何从这些方法中找出答案;第五步,形成一个合同。大家签字执行。

    这样一来,你不仅更容易解决问题,还能发展孩子的合作能力,因为这其实就是他长大以后和被人合作时的模式,大家一起讨论、相互妥协、找到方案并且执行的过程。

    这个方法并不难,难的是什么呢?是家长的观念,很多家长会误以孩子的合作能力就是听话能力,“啊,我家孩子特别不合作,叫他往东,他往西,叫他赶鸭他非要撵鸡。”

    合作能力不是做牛做马的能力,难道你希望孩子长大以后,在团队里一味地听别人指挥吗?

    合作能力是能够根据团队的目标、合作伙伴和环境的实际情况,和伙伴们一起讨论、妥协、努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你迁就他,使他成为一个熊孩子固然不行,将来没有人喜欢和他合作,但是你把他训练成一个乖孩子就一定说明他合作能力强吗?也不一定,别人很可能并不会把他当成一个独立的合作者,而是当成一个听话的劳动力。

    当然,这个方法和上一节的方法,也不是万能的。有时候讨论了半天。还是找不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那也没有关系,至少在这个过程中,你了解了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听到孩子提出的建议,孩子也能感受到大人对自己的尊重。对你讲的道理也更能听得进去。大家相互了解之后,就更可能想出更妥当的办法。

    我们要信任孩子的能力,孩子往往能想出出乎你意料的解决方案。

    (明天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自主教养-焦虑时代的父母之道(精读)(9)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nklz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