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世界,只有一个衡量标准,大概就是舒适。
这个世界对舒适存在误解,从舒适圈概念开始,人们对待舒适这件事情就总有些受虐情节,大概的原因应该是,人们或多或少的,都有被迫感。
或者反抗,或者顺从,多少可以看出来,对于舒适的不认可,算是一种消极意义上的反抗。
其实舒适非常有必要。
而大多数的所谓心理问题,往往就是人际关系让你觉得不舒适了。
我的孩子今天考试,他说老师让他们越早到学校越好,这显然就是一个容易让人不舒适的概念,孩子一路上焦虑,我不说话,但判断哪些公交车道在没有摄像头的情况下可以走,同时内心保留一些安全感。
我们在规定时间20分钟前到学校。在这个过程里,孩子总觉得我们会迟到,对每一个红灯,每一次被迫停车,她都表现了仿佛是本能的焦虑和无助感。
快到学校了,我看时间上应该是没问题了,我告诉孩子,有些事情是命运里注定的,我们可以努力争取,但如果最终没有获得,那么接受这个结果就好。
我知道这是一个中间隔了28年时间的对话,这个对话,达不到所谓的什么效果,因为无法让一个孩子能在10岁的时候就活得像38岁的人一样无所畏惧。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看看舒适来自于什么。
首先是来自于控制感。
红灯总是很多,还有公交车道,这些事情我们无法控制,所以一个坐在后排的孩子就会产生不舒适感。
你能控制的,是自己的头脑和情绪。
虽然很难,需要28年的训练。
其次是无畏感。
孩子为什么怕,是因为他弱小。他只身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一无所有,如果没有亲人爱的支持,他完全无法存活。这是内心深处的怕,这是从一开始这个世界你我种的种子,躲不开,接受就好。
作为成年人,我们也要知道自己怕什么,也要知道自己获得什么以后,可以抵抗这类怕。
也许是房屋,也许是工作,也许是自己的心智,也许是一份爱。
后来都获得以后,发现还是怕,那个时候也许才会明白,最终挽救你的,是自己对这个世界的客观认识,让你无畏。
最后,能够无畏,是因为你知道底线在哪里,你获得了什么,生活中那些支持你走到今天的是什么。我总有一个人生原则,就是知道最坏的结果,就会产生最终的勇气。
描述一下最坏的结果,如果这个结果你还可以接受甚至是享受,那么恭喜,你就活得了无畏感。
具体到我自己,如果工作错误让我失业,如果爱人离去让我悲伤,但我依然可以去健身房游泳,依然可以阅读,可以写作,可以开始和其他人新的链接,上一段经历让我更加明白了人性,体会了什么是悲伤,什么是恐惧,一句话,让我更好的认识了自我,那么下一站,无非是这段旅程中让我更明白了一些什么而已。
然后,就像查理芒格说的,知道自己死在哪里,就不去。
如果没钱会让你死,就不要因为冲动的消费让你失血;不要因为过分的投资让你崩盘;
如果无聊会让你死,就不要整天对着抖音不停的找下一个刺激;
如果愚蠢让你死,就远离错误的认知和电视;
如果悲伤让你死,就……
不是远离悲伤,我的方法,就是打开一本书,去看看人类几千年来经历过的更大的悲伤;或者看看这个世界上,就在2019年,不远的北京郊区,发生的具体的悲伤故事,你就知道,自己足够幸运,足够可以获得再次舒适,并再次去尝试新事物的力量。
所以,如果你找到了舒适圈,那么请利用他,坚实你的基础,然后去找些有趣的事情做;大部分事情做不成,但你还是知道,哪些行为让你舒适,足够让你能够恢复过来,开始下一次的出行。
如此,你的一生过完,你即获得舒适,又感受到新鲜;恭喜你,这一生,你过得很有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