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园少年阅读李心传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对秦桧如何一步一步爬上高位,又是如何获得徽钦二宗的信赖,并进一步与金国勾结合作,越过金国统治区,顺利回到南宋朝廷,开始出卖国家利益,党同伐异,扳倒前宰相范宗尹和赵鼎,并进而夺去岳飞等军队高级官员的军权,罗织罪名,置岳飞父子于死地,赤裸裸地实行议和运动,把一个奸臣的嘴脸暴露无遗。
可惜的是《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并没有关键的绍兴十一年和十二年的记录,很有可能其中关键的关于岳飞案件的情节被秦桧父子抽去了,秦桧明文禁止私人修史,因此关于秦桧是如何陷害岳飞父子的,只能参阅宋史秦桧传和岳飞传来进行研究。
秦桧谋害岳飞的第一步是剥夺兵权。绍兴十一年四月秦桧开始收取诸将兵权。密奏韩世忠、张俊为枢密使。韩世忠、张俊先到。岳飞独自落后了。参知政事王次翁建议秦桧等几天再下达命令。过了六七天岳飞才到,被授予枢密副使。宣抚使军权直接隶属于枢密院,这样这三个掌握重兵的高级军官失去了兵权。岳飞还想力争。无果。
同时秦桧个人的权力和地位进一步巩固,六月拜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并晋封庆国公。由于没有宰相,秦桧掌握的实际就是宰相的实权。《徽宗实录》成,加封冀国公。
秦桧派遣魏良臣为通问使,与金国达成协议以淮河为界,割去唐州和邓州,进一步满足金兀术胃口。
第二步正式立案调查岳飞的过错。十月份,秦桧命令谏议大夫万俟𥜽审查岳飞罪行。张俊出面指控岳飞旧将张宪谋反!于是岳飞及其子岳云立即被逮捕送往大理寺。命令御史中丞何铸和大理卿周三畏拷问之。岳飞不服。
张俊与岳飞之间有比较深刻的矛盾。岳飞少年得志,诸将中提拔最快,三十出头就超越张俊和韩世忠。张、韩二人愤愤不平。金国进攻淮西,本是张俊防区,但是张俊怯战。岳飞立即行动攻下淮西重镇庐州,高宗大喜授予岳飞节制两镇的大权,张俊更加感到耻辱。张俊对淮西一战强调是由于粮草没有跟上,所以自己败退。没有想到高宗知道了这个话,张俊更加怀疑岳飞告密。朝廷之上反诬岳飞逗留不进,又缺粮草。有一次二人视察韩世忠部队,张俊明知世忠不讨秦桧欢喜,意欲分化瓦解韩世忠的队伍,岳飞不同意,张俊大为不悦。两人走到楚州,张俊提出要加固城墙,固守为主。哪里想到岳飞大不以为然说:我们本来应该同心合作恢复进取,怎么能畏缩不前!
所以秦桧陷害岳飞,张俊起了很大作用。
指控岳飞的罪证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是岳飞经常说和议是失策,是不得人心的,与上面唱反调。为此成为秦桧和议主要障碍。金兀术曾经写信给秦桧说:“汝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必杀飞,始可和。”第二是擅自请定国本,提出立储妄议,失去做臣下的根本。岳飞曾经单独上奏建议立建国公为太子,被高宗以是朕家事为由拒绝。第三是以太祖自比,指斥圣舆。岳飞曾经说“自己与太祖皆三十岁建节”!并且目无圣上,金牌令下,但是不救淮西。并指责决策失误。第四是也许可能与张宪联合谋反!逮捕岳飞的人见到岳飞,岳飞知道自己不能逃过这一劫了,脱下衣服露出背部,见上面有“尽忠报国”四个大字,深入肌肤。当庭对质时,万俟𥜽污蔑岳飞说:岳飞写信给张宪,叫他探听朝廷虚实,岳云又写信命令张宪如此这般进行安排,以便岳飞带兵回来云云。又说信都被他们几个烧毁了……
圣上赐死狱中!岳云和张宪弃市。
韩世忠不平,责问秦桧,秦桧说:“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韩世忠曰:“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金国听说岳飞死了弹冠相庆,酌酒欢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