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是儒家文化的瑰宝,更是中华文化的财富,它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就思想、文艺领域说,中国文化主要表现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则作了它的对立和补充。儒道互补是两千多年来中国思想一条基本线索。它承先启后,一方面摆脱原始巫术宗教的种种观念传统,另方面开始奠定汉民族的文化一心理结构。
儒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干,因此,要想了解中华文化,应该了解儒家文化,而想了解儒家文化,则必从读《论语》开始。
通过一部《论语》,孔子在塑造中国民族性格和文化一心理结构上的历史地位,贯穿的一个总思潮、总倾向,这是一种难以否认的客观事实。时至今日,我们现在的许多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思维方式,无不深受《论语》影响。可以说,《论语》对中华民族的诸多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与此同时,其在千古流传的潜移默化中,早已构筑成了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孔学在世界上成为中国文化的代名词,并非偶然。《论语》中所表现的真实孔子的伟大人格,两千多年来,一直是中华民族的榜样。
孔子所以取得这种历史地位是与他用理性主义精神来重新解释古代原始文化“礼乐”分不开的。他把原始文化纳入实践理性的统辖之下。所谓“实践理性”,是说把理性引导和贯彻在日常现实世间生活、伦常感情和政治观念中,而不作抽象的玄思。继孔子之后,孟、荀完成了儒学的这条路线。
孔子继承了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的道统,完整地提出了“仁”,奠定了中国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政治伦理的基本观念。孔子提出了一整套的建立和谐社会的价值观,如孝、悌、恭、敬、信、宽、惠等,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具有完善人格的“仁者”,《论语》作了最好的讲述。
孔子的“仁学”,体现了他“仁以为己任”及“明道救世”的使命感,与重道义、轻私利的价值观念。它赋予中国传统文化以道德教育,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模式,成为中国人品格和心理的理论基础,闪耀着人道主义、现实主义的思想光辉。《论语》中的许多伦理规范、道德要求及道德理想,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时代价值。
这部《论语》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最好的奠基性读物。《论语》的记事非常生动,刻画精细入微,连孔子与学生谈话时的不同的神情都能生动地传达出来。
《论语》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对中国历代社会政治均有深刻的影响。在东亚、东南亚等地以及世界华人文化中也有重要的地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