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林徽因传》谈富养女儿

作者: 玲子玲珑 | 来源:发表于2018-11-13 11:42 被阅读202次

        林徽因,民国时期著名诗人、建筑学家、一代才女,她是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之一,她一生留下许多优美的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作品。她一生的成就我们这些21世纪的女人唯有望其项背,唏嘘感叹。我今天想说的,不是她的聪明头脑和人格魅力,也不想讨论她闪闪发光卷人羡慕的、与三个男人的纠缠爱恋,我想从家庭教育和感受出发,谈一谈我们万千父母关心的如何富养女儿的问题。

        我们都听过“富养丫头穷养儿"的教育理念,越来越多的父母认为:对待女孩,就应该千依百顺,娇生惯养。舍不得女孩受一点点委屈,帮她包办一切,以为富养孩子就是给予她物质上的充分满足,殊不知父母长期锦衣玉食、唯她独尊的富养很容易养成孩子刁蛮、任性、凡事只为自已考虑,贪慕虚荣的环毛病,这样富养出来的孩子往往会在遇到挫折时不知所措,碰到逆境时轻易放弃。

        林徽因从小出生在开明富裕的家庭,幼年时随同父亲游历欧洲,青年时期赴美留学,她的才华是多方面的。少女时代起,她已经是颇有名气的诗人,同时翻译西方文学,创作剧本,发表小说;学习建筑学以后,在设计和测绘方面也多有建树,与丈夫梁思成一起完成了许多建筑学著述。在情感上,徐志摩为她离婚,金岳霖为她终身未娶,但林徽因却选择了与自己志同道合冷静睿智的梁思成,与徐、金两人大方得体的保持着亦亲亦友的关系,她死后,丈夫为她亲自设计墓碑,金岳霖为她组成治丧委员会,悉心料理启后事,人生得此,夫复何求。

        看到这里,很多人会说:你看,女孩果 然要富养吧!那我们再来看看和她同一时期的另外一个富家女陆小曼:陆同样出生在富贵之家,同样从小读诗书、精外语、学钢琴舞蹈、习山水绘画、拿女校文凭,但是她在社交场合的婀娜多姿如鱼得水同时也滋生了她的虚荣和贪图安逸,她只顾享受,精神世界荒芜而寂寥,需要拿更多的声色填充她无主茫然的生活。在情感上,她与徐志摩婚内产生感情,执意与丈失王庚离婚,在一片反对声中嫁给徐,之后更是沉迷声色犬马、挥霍无度而致使徐不堪重负、在工作与家庭间疲于应付,最终导致飞机失事,一代诗人葬身火海。纵观她一生,少年得志,青年华丽,中年堕落,老年凄苦,最终孑然一身老死病痛,一生备受争议。

        为什么同样是出生富裕之家,林徽因和陆小曼的一生差别如此之大?在那个时代,很多富贵人家的女儿,都自小按照名媛的标准、向着名媛的方向打造,而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则不同,他是一个满身正气的清官,喜欢结交文人雅士,自己也善诗文墨法,他培养女儿,是有意朝着艺术家和学者的方向 。所以说,富养仅仅是条件,教育的目的和父母自己的境界,才是决定教育结果的根本。林长民在林徽音16岁时就带她游历欧洲,使她在“放眼看世界”的过程中 ,对不同的建筑形象和设计太开眼界,建筑也由此成为志向和兴趣。所以富养女儿,使孩子可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断积累学识修养,在广阔的世界里发现和找到自己一生的志趣爱好,让孩子有奋斗的方向和愉悦自己排解压力的方式,这是比给她找一份光鲜高薪的工作还重要的事情。

        林徽因和陆小曼都是美丽的女子,都爱穿漂亮的衣服,也都喜欢交际。陆小曼常常穿着华服忙着赶场、听戏、打麻将,据与陆小曼有"南唐北陆”之称的唐瑛记录:陆有十口镶金大衣箱,昂贵的裘皮大衣挂满衣橱;最喜欢的一件旗袍上镶满红宝石和金丝线,有专配的裁缝;但凡法国贵族小姐所有,她一应俱全……时髦和前卫水平,旁人无法企及。而林徽因呢,她的相关记录是这样的:林穿一身合体的旗袍,既朴素又高雅,自从结婚后,她就常常这样打扮。她穿梭在“太太的客厅”,  与钱端升、沈从文、金岳霖、胡适、徐志摩等笑谈古今中西, 饮茶品画,她的客厅是京城最有名的文化沙龙。

        如今所谓的富养女孩,刻意追求的往往是陆小曼这种,给她买最好的衣服首饰,拼命的择名校、择小区,自己也挤进更好的圈子,为了给孩子一个更好的人脉环境,攀高踩低的去依附权贵,其实错的离谱。真有条件,就要为女儿创造条件多接触那些真正有深度、有思担、有文化水准的人。孩子的圈子是怎样的,她人生的格局和质地就是怎样的;孩子接触最多的是什么人,她最终就会成为怎样的人。

        我的爱人老韩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一天顾不上回家的上班挣钱,就是为了给丫头创造更好的物质条件,给她买漂亮的衣服、礼物, 只希望有一天她独自走入充满诱惑的社会时,不至于被男人的一颗糖拐走。这也是大多数富养孩子父母的心愿,我们希望给孩子能力范围内最好的物质,但更重要是,我们要让她 们拥有一份高贵、独立、自尊的灵魂,不至于像本来万般美好的陆小曼,就是因为缺乏心灵的自尊和肉体的自爱,被离婚、堕胎、吸大烟、任性一步步推向深渊。

        反观林徽因,她在16岁的豆蔻年华,就能经受的住徐志摩的热烈追求,明明心曳神摇却没有一味跟着感觉走,保持住了一份理智和 自重自爱。后来她在北京的建筑保护和战火纷飞面前,表现出来的巾帼不让须眉的勇敢和果决,才是让我和大多读者喜欢她的主原因。她心中有大爱,这种大爱源于她心灵的高贵和胸怀的博大。所以富养女儿,决不能忽略对 孩子格局和高度的培养,让她们多接触具有家国情怀、历史素养、文化眼界的文作品和导师。同时对她们自尊自爱的教导和引导也不能少,如此,我们的女孩才能克服天生感性大于理性的缺点,健康快乐的走完她们的一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林徽因传》谈富养女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obk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