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职场菜鸟成长记想法上班这点事儿
频繁跳槽的90后,被过度标榜了!

频繁跳槽的90后,被过度标榜了!

作者: 任于斯 | 来源:发表于2018-10-12 12:42 被阅读269次

首先声明,笔者就是90后,5年换了7份工作,最近刚刚裸辞,不存在就频繁跳槽和裸辞两种行为抬杠的嫌疑,只是看了很多非当事人的评价,自我感觉更有发言权,告诉你我们这种人到底是怎么想的。

话题的起因是杭州女孩列出七大原因,决定辞职。继而牵扯出一组数据:70后职场人第一份工作的平均离职时间是四年以上,80后是三年半,90后是19个月,而95后,只有7个月。

按照以往的判断标准,这种频繁跳槽的行为应该被拿出来鞭笞,但是这次各方纷纷摩拳擦掌另辟蹊径,从90对职业的态度出发,宣扬90后的个性,叛逆,自我。

显然,频繁跳槽的90后,被过度标榜了!

图源:网络


| 5年换7份工作,我是一个典型的职场失败案例。

我大学主修广告策划专业,大三就在一个老师的翻译机构兼职,主要做他的助理和一些宣传工作,大四没有课,学校是要求大家实习的。那时候我还在跟着他的机构工作,去了郑州。在郑州的那段时间,我开始思考我的方向,和他提出离职。

之后,偶然的机会到了一家很小的创业策划公司实习,那时候一心想做设计,对设计感兴趣,但是并没有思考地很长远、很深刻。面试的时候自己用黑卡纸做了一个手提袋,里面是几个黑卡纸文件袋,分别是我的简介,设计作品,广告作品。面试经理最终留下了我,建议我做策划。其实我心里很没底,一直自认为是一个过于注重细枝末节而没有大局观的人,不适合做策划。面试经理却还是建议我试一试,他坦言,如果你做了设计,做到头也就是个设计,但是如果你做了策划,未来的路不会太窄。我信了他的邪,走上策划路。那时候完全是豁出去了,把自己当做一张白纸,早上几乎总是第一个到办公室,打扫卫生,中午给大家订盒饭,下午走的晚,睡觉做梦都在想方案,自我感觉进步很大,也得到了公司领导认可。但是公司业务开展地不顺利,逐渐分崩离析,拢共工作3个半月,我离职了。

由这个公司面试经理推荐到第3份工作,也是第一份正式工作,医美公司文案策划,工作8个月后,我三番五次纠结,跟HR提出离职,又反悔,最终又离职。别人肯定以为我把工作当成了儿戏,只有我自己明白是我没想清楚。我不知道应该如何走好这条路,也没有承担所有结果的勇气。但是我知道,我不提倡女人们去隆胸,去锉骨,去垫鼻梁。她们以为的各种名头的高端学术性的隆胸技术在医生眼里,不过是打个眼,塞点东西进去。我更知道,在这里8个月,我没有取得任何提高。

那时候阿里巴巴如日中天,几乎所有的媒体都在吹捧它的神话。我头脑发热,第4份工作到了一家电商公司,那家公司老板买了京东弃置的平台,公司在2个月之内从20个人膨胀到150人,前期自购产品上平台销售,到中后期却连工资都发不出来。又是一次三番五次的纠结,工作10个月我离职了,而且后悔自己为什么没有早点走。

在这份工作期间认识了第5份工作的老板,然后在他的小型电商服务策划公司工作20个月,又开始不安分,觉得这个平台不够理想,我能提升的空间也有限。

工作没有什么重大成果,办公室病倒是落了一身。颈椎腰椎开始告假。我决定找一份轻松点的工作。这时候我已经是个有4年工作经验的人了,但是很奇怪,却没有找到一份3000块的工作。被拒绝后,我又走上老路,当自己是一个完全健康的人,去应聘。这是我待的最后一家公司,中国互联网装修公司TOP10。公司组织架构相对繁复,核心管理团队都是从BAT出来的员工,可以说是家优点和缺点都很明显的公司。在本地算是一家本土成长起来很有前途的公司,它不和本地公司对比,从来都是和全国的优秀公司相比,跑地相对比较快,这个快体现在思维和要求上,也体现在每月一小变,俩月一大变的组织架构上,一个岗位往往屁股没坐热就换了。在此工作的一年期间,我被动调换过3个部门,4个职位。彼此之间有联系,但是具体分工差异很大。说句不好听的话,从这里走出去,我无法拿着简历去应聘下一份工作,因为我这一年都在兜兜转转,没有在一个岗位上有积累。最后一个岗位在新成立的部门,看起来终于要稳定下来了,而且部门工作进入正轨,开始实现自负盈亏了,但是我却决定辞职。带着一点点攒下来的工资,计划去追求自己的文字梦想。

做一个自由写作者。这算是第7份工作。

| 性格会决定命运,所以要及时改变自己。

我一直不是一个目标清楚的人,我没有经过任何职业指导,对职业没有清醒的认知,虽然我并不是一个工作不认真和非常笨蛋的人,但是职业目标不清楚,就足以致命。

人在成年之后踏出的路和自身早期的性格形成、个人经历关系很大。我就是典型的例子。

我的性格中有几个非常大的缺陷:纠结。不坚定。懦弱。并且我自身患有一定程度的焦虑症,这个症状伴随我如今有近20年了,只是我一直没有意识到它的存在,后来久病成医,才开始自我医治。

所以在我后天的路上,每一步都走的颤颤巍巍,每一句话都说的唯唯诺诺。

我不敢为自己的前途去搏,不知道走哪条路是对的。这是纠结。

我一直喜欢写字,喜欢画画,但是今天定下的目标明天就会被自己推翻,这是不坚定。

其实没有一定要走的路,没有一定正确的路,所以在没有人指点的情况下,要敢于为自己的未来做决策,但是我不敢,这是懦弱。

我毕业后不敢去北上广工作,怕在重压之下焦虑症发作无法自控。不自信,在小县城我可能是个称得上优秀的人,但是到了大学我发现我的确欠缺很多,不聪明,不多才多艺,如果去了北上广,根本就是一个柴火妞进城。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我逐步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就是在这多次换工作的经历之中,最后一次辞职也就是想要翻盘。改变。

图源:网络

| 每份工作都会有问题,而你的问题是你的短板在哪里。

第一次换工作,是懵懂未知下完全跟随直觉的决定。

第二次换工作,根本原因是平台的限制。

第三次换工作,是稍微清醒意识到自我需求下的决定。

第四次换工作,依旧是平台的限制较多,其实也不乏自身选择失当的原因。

第五次换工作,我才开始认真思考职业这个词了。

第六次裸辞,是我真正意识到我应该为自己负责任了。

前几次换工作多少是和公司有关系的,总觉得这里可以吐槽那里也得吐槽,不对胃口。最后一次离职,这些鸡毛蒜皮的原因都不是主要原因,如果工作5年还要因为鸡毛蒜皮的事情负气出走,那就很幼稚了。

可能我是个个例,不能代表90后群体,但是也因此说明,一部分90后在职业选择上是盲目的,性格中带着60后、70后的一些特点,在新时代巨变的扑面而来下,没有得到很好的引导。并不完全像大众鼓吹的那样,90后是因为不想讨好领导、不想混日子而频繁跳槽。也不完全像少数人批评的那样,是因为太过任性。

我身边也有一些极端的朋友,一部分是闪辞族,几乎一两个月换一份工作,每次工作领域都不同,解释为太累,不喜欢。也有部分跳槽频率和我接近,1-2年一次。岗位相同,领域差异较大。原因总是来自对公司的不满,而不是自我发展的调整。

90后说起离职的原因有很多,最终大多还是归咎于工作的回报,薪水给的够不够?是不是能实现自我价值?WiFi太慢,领导不够nice,没有加班费等等这些看起来小题大做的辞职理由,不过是压倒90后的最后一根稻草。

也有部分90后自我感觉良好,认为公司给的薪水太低,却不反思自身能力的限制,甚至不劳而获的毛病落到了还很多年龄较大的人身上,身无长技,却总在吐槽薪水。物价和生活压力涨了,薪水却没有涨,既然大盘没有上涨的意思,那想涨工资当然要各凭本事啊。

没有一技之长,凭什么叫嚣着要攫取高份额口粮?

如果这个平台仍然在你想要投身的领域,如果它还有很多让你上升的空间,不要轻易辞职,需要强化你的优势,补足你的短板。如果这个平台不能继续弥补你的短板,果断辞职。

| 认识自己,尊重自己,相信自己。

90的职业选择更开放,更多元化,但是也更难选择。路窄了,由不得你选择,铁饭碗就是最好的工作,无论你喜不喜欢。路宽了,你可以有多种选择,三个五个的都喜欢都想要,不知道选哪一个比较靠得住。

此外,90的成长背景大多数比较安稳,没有太多温饱压力,而且生活观念愈加开放,晚婚晚育,这些都导致了90后成熟和责任感的迟到,继而提高了90后在职业选择上的随意性。

刚刚大学毕业的时候,大部分人都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还没有结婚生子赡养父母的压力,在职业选择上往往随心所欲一些,再者大部分人并没有清楚的目标,即使有了目标也不能坚持下去。

另外,各类媒体对急功近利、天才神话的鼓吹,让90后在职业上更加急躁。急于证明自己,急于成功,在一个岗位上容易眼高手低,或者迟迟看不到结果后开始怀疑,或者认为自己是潜力型选手不应该被轻易批评和否定,然后转身愤而离职。

到而立之年,90后身上有了压力,也在社会上囫囵地走了一遭,多少对生活、对自己、对神话故事有点清醒的认识,才开始正经思考自己的路。这时候要么是换一份平台更大待遇更好的工作稳定下来,背靠大树好乘凉,和大量的工作死磕,和自己的意志力死磕,然后过上一个结婚生子、买房买车、中年发福、老年跳广场舞的路。要么选择最后一击,用残余的勇气和梦想给自己一个机会再试一次,如果失败了,转身加入到前者的行列,如果成功了,可能会打开另一扇大门。我就是后者。

在这个阶段,两个选择都无可厚非,前提是要认识自己,尊重自己,相信自己。

思考一圈还是没有明确的目标,只想过上康宁安稳的小日子,可能适合第一种选择。这时候也要尊重自己,相信自己,不要认为这是自我放弃,一块块地攒钱和一把把地赚钱,方式不同,但是目的相同,人生没有绝对的错和对,住在郊区和核心商务圈同样是活一辈子,重要的是你能否获得内心的从容。

如果有明确的目标,还是想做最后一击,首先要认识自己,有哪些短板,有哪些潜力,每天做复盘,反思和总结,第二天在扳过的路上继续向前。尊重自己的梦想,相信自己能达成。

在最后一家公司最后的几个月,我脑子里常常冒出小学我在摘抄本上写下的一个小故事。

苏格拉底在风烛残年之际,想考验和点化一位平时看来很不错的助手。说,“我需要一位最优秀的传承者。他要富有智慧,要具有非凡的勇气和信心。你帮我寻找和发掘这样的人吧!”半年之后,苏格拉底眼看自己就要告别人世,然而寻找传承者的事还没有眉目,只好再把助手叫到自己的床边。助手泪流满面,沉重地说:“我真对不起您,令您失望了!”

“失望的是我,对不起的却是你!”说到这里,苏格拉底就闭上眼睛。停顿许久,他又不无哀怨地说:“本来,最优秀的就是你。你不敢相信自己,才把自己给忽略、给耽误、给丢失了。你要知道,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最优秀的人才。关键在于能否自己认识自己、自己尊重和推荐自己……”话没说完,一代哲人——苏格拉底就永远地离开了他深切关注的世界……这位助手就是柏拉图。

图源:网络


“本来,最优秀的就是你。你不敢相信自己,才把自己给忽略、给耽误、给丢失了。你要知道,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最优秀的人才。关键在于能否自己认识自己、自己尊重和推荐自己……”

这是我最后一次辞职送给自己的箴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文武东西:加油加油,挺有勇气的
    任于斯:@文武东西 蟹蟹。:smile:
  • 雁姐美说:真实!了解更多的九零后,觉知太重要!🙏
    任于斯:@一锦拥有 :grin:
    雁姐美说:@谢思婕 认同,我们的九零后更需要职业指导🙏
    任于斯:@一锦拥有 是的,不能盲目鼓吹或者批评跳槽,其实90后更需要的可能是职业指导。

本文标题:频繁跳槽的90后,被过度标榜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oow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