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更文800字点赞圣贤书友会
一些杂病的症状及治疗——读《黄帝内经》灵枢 杂病第二十六1

一些杂病的症状及治疗——读《黄帝内经》灵枢 杂病第二十六1

作者: 刘俊和和 | 来源:发表于2023-04-23 13:50 被阅读0次

一些杂病的症状及治疗

厥,挟脊而痛者,至顶,头沉沉然,目疏疏然,腰脊强。取足太阳腘中血络。厥病,上逆之气会导致脊柱两侧疼痛,并直达头顶,头脑昏昏沉沉,两眼视物不清,腰背强直,这是足太阳经的病变。治疗时应取足太阳经腘窝处(委中穴)的血络,点刺出血以泻邪气。

厥,胸满面肿,唇累累然,暴言难,甚则不能言,取足阳明。厥病,胸中满闷,面部肿胀,嘴唇肿厚,流口水不止,突然出现言语困难,甚至不能言语的,这是足阳明胃经的病变,应取足阳明经的穴位。

厥,气走喉而不能言,手足清,大便不利,取足少阴。厥气上逆,充塞咽喉,致使不能言语,手足清冷,大便不通的,是足少阴肾经的病变,治疗时应取肾经的穴位。

厥,而腹响响然,多寒气,腹中胀满,便溲难,取足太阴。厥气上逆而腹中胀满,寒气内盛,肠鸣,大小便不利等,治疗时应取足太阴脾经的腧穴。

嗌干,口中热如胶,取足少阴。咽中干,口中燥热,口中津液稠粘如胶状,是足少阴肾经的病变,应取足少阴肾经的穴位针刺治疗。

膝中痛,取犊鼻,以员利针,发而间之。针大如氂,刺膝无疑。膝中疼痛,应用员利针刺足阳明胃经的犊鼻穴,出针之后,间隔一段时间可以再次治疗。员利针须是像牛尾长毛一样的大针,才适合针刺膝部。

喉痹不能言,取足阳明;能言,取手阳明。喉痹,如不能说话,就针刺足阳明胃经的穴位;如还能开口说话,就针刺手阳明大肠经。

疟不渴,间日而作,取足阳明;渴而日作,取手阳明。疟病,如不感到口渴,隔一日发作,应针刺足阳明胃经的穴位;如口渴,且每天发作,就取手阳明大肠经。

(原文)

厥,挟脊而痛者,至顶,头沉沉然,目疏疏然,腰脊强。取足太阳腘中血络。厥,胸满面肿,唇累累然,暴言难,甚则不能言,取足阳明。厥,气走喉而不能言,手足清,大便不利,取足少阴。厥,而腹响响然,多寒气,腹中胀满,便溲难,取足太阴。嗌干,口中热如胶,取足少阴。膝中痛,取犊鼻,以员利针,发而间之。针大如氂,刺膝无疑。喉痹不能言,取足阳明;能言,取手阳明。疟不渴,间日而作,取足阳明;渴而日作,取手阳明。

今天学习了一些杂病的症状及治疗。且继续学习,今天就学到这里了。

                 待续

相关文章

  • 2017年计划

    1黄帝内经 100遍 2.伤寒杂病论 150遍 3:背会伤寒杂病论前面 4桂本伤寒论 5:针灸 背诵 背诵两...

  • 【家乡故事】正月十六烤杂病

    正月十六月儿明, 男女老少烤杂病。 烤烤脚,百病消, 烤烤腚,一年四季不得病。 …… 正月十六家乡有“烤杂病”的习...

  • 正月十六烤杂病

    烤杂病 正月十六烤杂病,是我们冀南老家一带的风俗。 这天晚上,老娘们小媳妇总是跑前跑后,从家里拿来葱叶子、蒜辫子、...

  • 【品评《黄帝内经》,觉悟养生之道】

    【品评《黄帝内经》,觉悟养生之道】 一、品《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和《神农本草经》是中...

  • 2020-09-30

    《黄帝内经》研习笔记--032 六以法律,仲景心法 医圣张仲景所著之《伤寒杂病论》,因时间久远及战乱等失传,现有之...

  • 说白伤寒论第一讲 说白伤寒论前言 郭生白

    今天我开始说《伤寒论》。本来叫《伤寒杂病论》,晋朝的王叔和分成《伤寒论》和《杂病论》。《伤寒杂病论》是分不开的,整...

  • 绪论

    医道 - 医学 - 医技/术 医药知识的积累 基础 (汉)黄帝内经: 医道框架 (汉)张仲景 - 伤寒杂病论:开始...

  • 杂病

    一、皮肤病 耳鸣穴;止涕穴 二、牛皮癣 足耳鸣穴 三、颈项皮肤病 通窍穴 四、鹅掌风 止涕穴 五、颜面黑斑 耳鸣穴...

  • 杂病

    有介麻木,有很长段时间处于一种失眠状态,我经常在我手机笔记本写下很多的杂念,有时候真的想不明白人为什么有那么多杂念...

  • 共读/《黄帝内经》灵枢卷二十五:杂病篇

    厥挟脊而痛至顶,头沉沉然,目□□然,腰脊强。取足太阳腘中血络。厥胸满面肿,唇漯漯然,暴言难,甚则不能言,取足...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些杂病的症状及治疗——读《黄帝内经》灵枢 杂病第二十六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oqo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