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树是一种很常见的树种,小时候总爱让小哥哥爬上树叉给采摘榆钱儿吃。古诗中有“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成语里也有“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可见榆树是很亲切家常的树种。昨和朋友聊起,孩子们都说没见过,其实我想现在的大多数孩子一定是没看到过的,就算是见着了也是不认识的吧。
榆钱儿在我的眼里,榆树是一种美丽的树。它高大挺拔,树冠舒展,姿态飞扬。春天嫩嫩的枝芽,盛夏匝地的浓荫,秋天或红或黄的树叶,冬天疏影横斜的枯枝都各有各的风情。榆树没有大朵或是香气四溢的花,它的花很小,不仔细观察根本不会注意到。在放大镜下看看,竟然也很养眼呢!
榆树也是一种顽强的树。它能耐零下三十度的低温,也可以耐贫瘠干旱,对生存的环境要求极低。听老人说,一般的树,如果树皮被剥掉超过总面积的50%,必死无疑。而榆树,只要给它留下10-20%的树皮,它就能顽强地活下来。它的木质坚硬,以至于有人把顽固不开窍的人称之为“榆木脑袋”或“榆木圪垯”。其实对树来说没有啥贬义,夸咱有筋骨不是?
榆树也是一种善良奉献的树。它的嫩荚、嫩叶甚至是树皮都可以吃。在很多文学作品里都读到过,作者在小的时候采榆钱,吃榆钱饭或榆钱饼的经历。我小时候也吃过新鲜的榆钱,淡淡的清甜味道。要说很好吃,是假的。在孩子的感觉里,肯定没有香蕉苹果大鸭梨味道好。榆树叶和树皮估计就更不用说了,用脚趾头想想也知道,不是饿急眼了,谁也不会乐意用这些粗糙东西打牙祭。估计在灾荒年里,谁家要是多种了几棵大榆树,应该能比邻居稍稍容易一点捱过饥荒。
我小时候是馋丫头,没吃过的东西都有兴趣尝一尝。那时还真的有想过扒两块榆树皮,晒干了磨成面尝尝味道。一来家里实在没有磨,二来也怕被爹妈骂“好日子过多了皮痒?!”只好悻悻然作罢。
俗话说:“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其实我们应该庆幸,没有经历过那种饿到要吃树叶树皮,吃泥吃土甚至是人吃人的年代。盛世无饥馁,无需“扒皮”忙。[呲牙][呲牙]生在不需担心温饱的年代,既是我们的幸运,也何尝不是这些树的幸运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