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时间有精准感知是什么样的体验?
大脑每时每刻都在摄取、沉淀信息,却是以一个个抽象的概念来把散乱的信息凝结成模型,所以命名是个极其精深的学问。前段时间,一位兄弟提炼出一个形容专业度的词:分辨率,极好。一个人在一个领域内经年累月的投入时间和注意力,在与现实的博弈中一次次胜出,最终攀升到行业的顶峰,那么说他在领域内有绝对把控,这就是分辨率高,行业内再精微的信息都能精准感知。
今年是记录时间的第十一年,从10年第一次记录至今,把时间投注到时间上,并把时间利用率提升到极高效的程度,细细密密,终于可以说我对时间的感知到了相对精准的地步。
以我惯常的一天为例,睡觉以前会因为次日的行程决定睡4.5小时、或6小时、或7.5小时,如果疲累至极需要休息就放任自然醒,大脑收到指令,会自动调整睡眠节奏,该4.5小时就4.5小时,该6小时就6小时,该补觉,睡12小时也是有的。睡够REM周期大脑开始呈现苏醒状态,闹铃响马上坐起。起身固定流程是烧水、上卫生间,然后缓缓的做八段锦舒展筋骨,一套下来全身发热、进入完全清醒状态,然后喝一大杯温水,开始站桩冥想,几个周天下来,大脑就进入到一种极空灵极平和的状态;然后开始做瑜伽,全年365天都是这样差不多90分钟的、固定的在健康方面的投入。
每天的写作大约是60-90分钟,每天输出写文章是迫使自己输出思考结果的方式,今年是日不间断第五年,已经形成脑回路,读书、与人交流甚至看影视剧都会自动储藏信息以备第二天的撰文输出。大脑被锻炼成时刻都在把外界吸收的信息融合、发酵、激发新的思考,到输出写成文字,再由眼睛看文字输入大脑,这是一个高效摄取、筛选、沉淀信息的过程,受益极大。
八段锦、瑜伽、反省日志、冥想、写作、时间记录是雷打不动的章程,即便是出差、熬夜、做夜车等,时间会根据实际情况做调整,这几项是已经持续少则近两千天多则冥想已经五千天以上的习惯,完完全全的变成了生理本能。
生理本能嘛,那就是像呼吸一样延续终身的。
我中午不管在哪都会找地方冥至少15分钟回复精神,下午一般是外出见人或者工作,晚上大部分时间是读书或陪家人,这段时间外出见人谈事比较多;上床前是反省日志,像摄像机一样尽量以回忆当天场景为主,场景描述可以发现一些当事时无法察觉的细节,这么多年下来,可想而知对提升细节感知极其有效。
时间和注意力是战略资源,战略资源的投向直接决定截然不同的人生。
每天都尽可能的投注在对自身有长远收益的地方,比如我的日课,那是对健康、学识、思考、技能、精神、家庭稳定的时间投资,这些构建了我与世界博弈的根基,我的思维永远是系统、多维的,所以成长就是稳定而迅速的,这都植根于一个最最核心的原则:
时间花在值得做的地方。
精准感知时间就是时刻清醒时间流向了何处。
作为最核心的战略资源,时间投向要有更长远的收益估算,所以在做一件事或是学一项技能、吸取一段信息、交一位朋友,都意味着战略投资,以及无法估量的、巨大的机会成本。我现在的时间投向都是可以持续终身的,这是第一原则,一旦开始就是能持续到死的东西,否则压根就不值得,开始了就是会成为生命一部分,所以要万分谨慎。
如果你啥都想学,谁都愿意结交,那么你的时间就还不是那么值钱,或者你还没意识到时间到底意味着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