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听完郑昊老师的分享,主题是如何短时间内进入一个领域,并一步一步的成为专家。讲了三点重要内容:
01.用写书来进入一个领域,构建一个领域,也占领你在这个领域的位置。
这个认知有点颠覆我的常识,一般人会认为有较高的水平,经验非常丰富,对某一领域专研较为透彻之后,再出书籍。
听完分享发现思路可以反过来,逼自己写书,然后再去研究主题,架构内容,填充内容。不是厉害了才开始,而是开始了才会变得厉害。
这一点让我想起了穷查理宝典里,芒格强调的“反过来想,总是反过来想。”生活中很多习以为常的事情,可以试着转换思路,也许会有新的体悟。
还想到了罗振宇讲的终局思维,由结果倒推现在该做什么。
还让我想到一个故事:品牌营有一位老铁,逼自己减肥,于是在朋友圈立下flag,3个月减肥30斤,若完不成任务,给每一位点赞的朋友100元。把自己逼到了退无可退的境地,只有硬着头皮上。最开始几天是哭着坚持下来的,到后面习惯之后撸铁成瘾。
异曲同工之处:确定一个想达成的目标,规划一个无法回避的动作,倒逼自己去完成。
启发是
02.构建你的商业闭环,有清晰的飞轮,一个飞轮带动另一个飞轮向前。
商业闭环首先想到的是猫叔的社群体系,真的是一个设计精良的系统。公众号是第一个飞轮,持续输出高质量作品。简书首席采访员、唯库平台第一、有讲平台、混沌大学等多个第一塑造个人影响力,是另一个飞轮。
饭团是第三个飞轮,掏心掏肺的讲经验心得,还不要一分钱,感觉自己白占了很多便宜。
行动营针对初次接触剽悍江湖的人,结营时招募小助手进入运营学院,培养运营人员。如果不想运营,还有牛人进化营和品牌营,给想进一步提升的老铁。喜欢运营的人可以去运营,喜欢写作的可以报剽悍晨读写作班,喜欢实战赚钱的可以去商业进化营,没有打造品牌的可以去牛人营进化,已经特别拔尖的去品牌营深造。总之无论你是何种水平,有何种爱好,这里都有适合你的社群。
公号经常刊登一些在社群里老铁的故事,对内能增加老铁的自豪感,对外又吸引更多的人进来,行成一个完整的闭环。
自己的不足:
写文章不成体系,文章类型多变,一会书评,一会生活感悟,一会时事。没有研究各个平台规则算法,千篇一律,做低水平的日更。没有一个系统的动作,没有完整的闭环。一个人自嗨,粉丝数,阅读量都没有较大的增长。
03.跨领域的思考,让你对于不同的领域建立它们之间的联系,从而让你对每个领域之间的思考更深入。
这一点想到的是做类比,拿熟悉的事物去理解新事物。比如设计领域的留白,保持画面呼吸感原则,跟写作、电影里要给观众想象空间、点到为止一个道理。
比如看古代的人物传记,会把很多官职换成当今的职位,理解起来就容易的多。把银两换算成人民币,对穷困、富有程度就会更加有体会。看国外的书,很多道理都可以用古文来对应。
比如优秀到不能被忽视,不就是我们说的是金子早晚会发光的吗?很多大咖强调的专注聚焦一个领域,和古文里水滴石穿,铁杵磨成针也类似。刻意练习和卖油翁的唯手熟尔也是如出一辙。
最后,感谢郑昊老师的精彩分享,打开了自己的天窗,引发了很多思考。自己的墓志铭还没有想好,这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想要被人记住的是什么事,以何种方式,做成什么事,影响多少人。
你想被人记住的是什么?在德鲁克13岁那年,一位老师向他的每个学生问道,‘你希望被人记住的是什么?’结果谁也没答上来。老师笑着说道,‘现在不用急着回答。但是,如果到了50岁还回答不上来的话那就不好了,因为你虚度了人生’。”
“即使是在今天,我依然会不断地问自己,‘你希望被人记住的是什么’,这个问题能促使你不断超越自己。因为它促使你把自己看成一个与众不同的、有所作为的人。”
人生有很多事情已经设置好,有很多事情你必须自己设计它,启动它。希望大家都能够早日找到使命,不因碌碌无为而悔恨,不因虚度光阴而羞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