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才子传·贾岛》里说,每到岁末,贾岛都会将一年的诗作收拾整齐,置放在几案上,“焚香再拜,酹酒祝曰:‘此吾终年苦心也!’痛饮长谣而罢。”
贾岛,字浪仙(阆仙),范阳(今北京)人。他早年出家做和尚,法名无本,从小就喜欢做诗。元和五年(801年),到洛阳和长安,以诗谒见张籍、韩愈、孟郊。这时已三十二岁了。韩愈极赏识他的诗,劝他还俗应举。于是他脱下袈裟,一面应试,一面与张籍、孟郊、卢仝等为韩愈门下诗友。人称“诗奴”“苦吟诗人”,与孟郊并称“郊寒岛瘦”。
贾岛一生官微职小,时运不济,孟郊以穷著名,贾岛虽不比孟郊富裕,却以苦吟出名。他有一首《送无可上人》,其中有两句“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是花了三年时间,在痛哭流涕的感情下想出来的。
传说,他因作诗有两次骑驴冲撞官员列队的经历,成千古文人美谈。一次秋风萧瑟,黄叶飘零,他吟出“落叶满长安”的句子,上联却想不出来。等到终于想到“秋风吹渭水”,撞了市长车驾,被拘一夜。另一次算是撞出了大运。他骑驴拜访朋友,路上得到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他觉得“推”字不如“敲”字好,在驴背上遐想忘情,结果又撞到一列车驾,还好撞上了诗坛大佬韩愈。韩愈得悉状况不但不怪罪反而建议说,“敲”比“推”好。之后将贾岛带回自己的府邸,谈诗论道,二人就此成为诗友。一千多年过去了,“推敲”这个词还鲜活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並,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贾岛和张籍同到襄阳去访问这位山人李凝(不可考),在他的“幽居”中住了几天,临别时作此诗题赠。第一联写明“幽居”的环境:很少邻舍,一条丛草的小路,通入一个荒芜的园子,主人就闲居在这里。第二联描写这个少邻舍的荒园:归鸟已经栖宿在池边树上,而月光下还有一个和尚来敲门访问主人。这显然是夜间的情况。第三联从字面上讲:过了桥还分得野色。意思是说,过了桥还在郊野中。向来以为云生于山石,所以,如果移动山石,就会摇动云根。第四联是说:我这回暂时告别,不久还要来的。我和你已约好共同在这里隐居,决不会失约食言。
忆江上吴处士
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团。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
自从吴处士走后,月亮亏而又团。现在是渭水上刮起秋风,长安满地都是落叶的时候。回忆起诗人和吴处士在此地聚会的那天晚上,正是雷雨交加的初寒天气。可是你一去之后,还没有乘船返回,只得向海天云水之间盼望你的消息。
《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意思简单明了:在松树下,我问隐士的徒弟,师傅哪儿去了?他说,师傅采药去了,就在这座山中。可是山很大,林子很茂密,云很多,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儿。童子没有告诉诗人,隐士去了哪里,去了多久,什么时候回来,还有谁知道他的下落。诗人只好就这么在松树下站着,看山间的白云来来去去,飘渺无踪,居无定所。
现代诗人闻一多因此评价贾岛,在那荒凉得几乎狞恶的“时代相”面前,“他爱静,爱瘦,爱冷,也爱这些情调的象征——鹤,石,冰雪。黄昏与秋是传统诗人的时间与季候,但他爱深夜过于黄昏,爱冬过于秋。他甚至爱贫,病,丑和恐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