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年来家庭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遇到不少好为人师的“专家”或者某行业从业人员,一旦学习一点儿专业知识或听几节课、读几本书,就不加辨别地照搬照抄、或者囫囵吞枣地拼凑引用(有的根本没有辨别的能力!),指手画脚貌似别人的人生导师。如果在自己身上或家中尝试并不断修正未尝不可,但有些半瓶子醋本来是某一行业的行家却不自量力,跨行业教导别人,似是而非的某些东西很容易误导别人,“过失犯罪”,好心办坏事,不小心成了“刽子手”!

近年来社会的浮躁不安严重影响了教育事业发展,诺大的中华大地很难找到一张安静的书桌,变态扭曲的教育教学模式此起彼伏,很多地方不少学校家庭和学校责任不清、界限不明,推诿扯皮,转嫁风险,一时间老师不但是学生的老师,也成了家长的“司令官”,作业要通过家长群布置,要家长审批、辅导后签名,老师成了检查考核的“上级领导”、“袖手掌柜”;而孩子在学校里老师成了“私人保镖”兼“家庭医生”,孩子一旦有个头脑闹热身体不适同学矛盾责任全推给老师,而且借题发挥无理取闹……

如此种种,致使家长越来越不像家长,很多时候像老师;老师越来越不知如何教学,像商贩……学生越来越不会自己成长,好像成了任人摆布的木偶。

家长的任务是养育孩子,为孩子提供安全温暖的家庭环境,保证孩子必要的物质需求,用亲人之爱为孩子提供心理支持,用一双双关注关爱的眼睛陪伴孩子成长。当然如果家长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完全可以辅导孩子功课,但即使家长是教育专家,也要先做好家长,配合学校辅助做好孩子文化知识教育活动。而学校的责任和义务就是教书育人,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任务,培养孩子正确的三观和社会责任感,融入集体的能力。这些看似相辅相成的任务,其实隐含着基本的界限。然而有些人似懂非懂,信口开河,某些家长到处拜佛祈福,眼花缭乱中不知道谁说得对,在孩子教育上忽左忽右,东南西北风晕头转向,最后受伤害的是孩子,是别人预设好的模具制造的产品,很容易扼杀孩子的创造力和兴趣爱好。

在孩子教育养育中,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家长千差万别,学校不尽相同;家庭养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各不相同。家庭和学校的角色不同,家庭和学校的工作侧重点不同。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责任和义务不同,把孩子学习成绩的任务强加给父母,本身是近几年教育的扭曲现象,我们无力改变,却不应推波助澜。[祈祷]请似是而非的半瓶子醋专家闭嘴,别再做无意中毒害孩子的“刽子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