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我和孩子在马路边散步,看到地上躺着一部手机,我俯身拾起,端详片刻,这是一部白色的苹果手机,看起来还挺新的,屏幕好好的没有摔坏,是开机状态,这手机价格应该不低,我猜主人一定很快就会打电话过来找的,我先替TA保管着……
我时常教育孩子,别人的东西不能要,这次捡到手机,正好是个让孩子学习“拾金不昧”的好机会呢……
果然,才走几分钟,一中年男人急匆匆一路焦急地寻找着什么,他问我们:“有没有看到一部手机?”我说,“有啊!”在确认手机是他的之后物归原主。
过了一会,孩子说:“妈妈,那个叔叔丢了手机一定很着急。”
四岁多的孩子能如此敏锐地感知一个陌生人的心情,说明他学会了换位思考,能试着去体会别人的感受了。孩子的话另我窃喜不已,看来平时对孩子的情商训练——注重孩子的感受,先疏导情绪、帮助孩子说出感受再解决问题——有效果啦,哈哈!
“是的!宝贝,每个人丢了重要的东西都会很着急的。现在,他找回来了一定很开心。别人的东西我们不能要,同时,自己的东西我们要保管好,对不对呀?”孩子使劲点了点头,“对!”
孩子不到两岁时,大概开始有物权意识的时候,我就很认真的告诉孩子,别人的东西不能拿,自己的东西你可以自己做主,要保管好爱惜好。
此阶段的孩子,对自己的东西开始有了较强意识的所有权,当别的小朋友想玩他的玩具时很可能会遭到拒绝,口头禅就是“我的!我的!”
此时,一些不懂幼儿成长规律的家长很可能会批评孩子不会分享,甚至会夺走孩子手中的玩具,强迫孩子分享。
两岁的孩子,刚好是物权意识敏感期,他开始关注物品的所有权了,最早开始关注到的当然是“我”的东西,这是好事,说明孩子懂得给物品划界限了,他能认清“我的东西”,同时也就意味着会区分“你的(东西)”、“他的(东西)”。
既然是“我的”,就应该由我做主,“我”有权决定要不要借给别人玩,别人应该尊重我的所有权,未经许可不能随便拿走或使用。
因此,两三岁物权敏感期的孩子,家长要求孩子养成爱分享的习惯,为时尚早,更不能强迫孩子分享,干扰孩子划清物权界限。同理,“你的(东西)”自然就由“你”决定,未经容许我也不会拿“你的(东西)”。
大家可别小看对孩子物权意识的培养,有些大孩子看到别人手上有好吃或好玩的就想占有,哭着闹着让人家给TA吃(或玩)。
物权意识清晰的孩子会懂得克制自己,因为他有很清晰的界限感——这是“别人的”。同时,这样的孩子也是有道德底线的,长大后不会拿别人的东西,不占人家便宜(甚至会拾金不昧,因为他知道这是别人的东西),更不会去偷。
小时候,妈妈给我讲过一个故事,有一个人家里很穷,在他年幼无知时拿了别人家一根针,他的母亲很是愚昧,不但没有批评儿子,反而夸他有本事会弄东西回家了。
儿子“深受鼓舞”,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在偷东偷西的路上越走越远,胆也越来越肥,所偷物品一次比一次贵重,长大后竟成汪洋大盗,为了不义之财,抢劫杀人。
然而,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大盗最终难逃法网,被判处死刑。
临刑前,其母强忍悲痛,去监狱见儿最后一面。儿子提出一个请求——想最后吃一口妈妈的奶!母亲当然毫不犹豫就答应了。
谁知吃奶时儿子竟然使出浑身力气,狠狠地一口咬下了母亲的乳头,顿时鲜血淋漓……
母亲痛得直呻吟:“儿子,你为什么要我?!”
“我恨你!你知道吗?我之所以有今天都是你造成的!在我年幼不懂事第一次偷别人一根针时,你为什么不阻止我?!我恨你没有教育好我!”
此母顿时醒悟,悔不当初啊!可惜时光无法倒流,生命不能重来……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道德教育绝对是身教胜于言传,家长要做孩子的好榜样。一个在孩子面前是非不分、爱占小便宜的家长,有可能会毁掉孩子的一生。
孩子年幼时也许不知道什么叫偷,在孩子拿别人第一根“针”的时候,请培养好孩子的物权意识,务必告诉孩子:“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别人的东西,我们不能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