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Dailei
Always Zuo,Never Die!
01
生活骑在你的身上,用一个胡萝卜吊在你面前,引诱着你疲于奔命。小时候知道努力就会成功,大了才知道努力原来还分等级:低效和高效;小时候知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大了才知道增长的本质是曲线,要看它弯向哪里;小时候知道看得见是差距,大了才知道看不见的更是差距…
李叫兽说:最大的成功学是战略学,如果说一个人需要必备的知识体系或能力体系的话,就是你一定要具备设计战略的能力。当我们和周围的同学陷入了同质化的竞争,服从于一个KPI体系,几乎永远挣脱不出来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要不断地逼问自己:我如何差异化?我如何提供差异化的价值?我如何在未来做点什么事让别人很难取代我?
我一直努力活成一个聪明的驴子,至少显得不那么笨。这是一个蠢驴子的思考,希望更聪明的驴子不吝赐教。
图片来自网络
02
1.逆向思维,问题往往会迎刃而解
开学季,父亲总会逼着我去问问学长学姐有啥需要注意的。我最初不以为意,觉得麻烦!走着走着,才发现自己走的是前人一波又一波已经走过的重复的路。上课的老师基本相同,试卷的题目有时候都懒得换,上课的PPT改一下日期就可以接着用……
但是我应该问他们什么呢?“学长(姐),你为什么这么厉害?学习、科研、生活三不误。”听了无数场大神们的报告之后,我依旧很困惑,不知何去何从。
于是,我发现我不应该这样问,而应该是问他们不要触碰哪些红线。因为前进的道路中肯定会充满各种奇形怪状的大坑,经别人提醒,多绕过去几个,少跳进去几个,不就更容易快速到达目的地吗?比如,不要选那个老师的课,那个老师给分可低了;不要同时参加那么多学生组织,顾不过来的;不要总宅在宿舍打游戏,多出来走走…
逆向思维,得到的是更加具体的建议,告诉你的是不要去做某些事情。不去做某件事这个事情本身更容易被监控,是0和1、有和无的区别,而某件事做到某种程度则是难以衡量的!
2.有用还是无用,学还是不学
相同的问题,不同的人会采取不同的措施。有的人决定去学,有的人决定不去学。决定学习的人,不管有没有什么用,学了再说,而当他习得了这项技能或知识以后,他会看到不一样的世界,意识到它的便利,更加刺激他去学的欲望;而不去学的人,体会不到学会某件知识或者技能的便捷或者成就感,下次遇到还是不学。
查理芒格曾说:有一个相关的道理非常重要,那就是你必须坚持终身学习。我不断地看到有些人在生活中越过越好,他们不是最聪明的,甚至不是最勤奋的,但他们是学习机器,他们每天夜里睡觉都比早晨聪明一点。
《富爸爸,穷爸爸》的作者罗伯特清崎说过:你学习什么,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也就是说,你得注意你要学习的内容,因为你的精神力量非常强大,你学到了什么,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那些拒绝学习的人真的很可怕,那些有时间却不学习的人无比可悲!
图片来自网络3.准备阶段永远是纸上谈兵,真正去做才能化为己用
生活中我们总是这样,等我准备好了我就去考英语四六级;等我变漂亮变帅了就去找我心爱的男神女神表白;等我成为了一个大家的时候再去进行创作……等待,等待中我们等来了什么?等来的是一片虚无混沌和下次我一定不要错过!
人并不是因为无所不知去发表演讲或出书,而是通过演讲和出书让自己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成为某一个领域的专家。医生也不是先成为教授专家再去给人看病,而是在看病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持续打磨自己的技能、反复查阅相关资料、不断地回顾前瞻得到最好的治疗方案,最终成为了教授专家。
不懂得人会觉得很厉害,去做得人觉得也不难。我们要做的就是耐心细致地去准备,信心百倍地去完成,然后接受别人惊叹的目光。
以结果为导向,以需求为推动,充分调动周遭的资源和之前所学,将新的知识和技能与原有的知识体系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又一个模块储存在你的大脑里,建立一个无比庞大而又清晰的知识网络。迈出第一步,拿出成品出来,不要天天想当然,更不要天天吓自己。动起来,我们才能了解这个世界的本质与真相!
4.“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是最大的骗局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最大的问题在于耕耘和收获成线性关系,也就是努力多少就收获多少。这个底层思想具有极强的杀伤力:当没有收获的时候,它直接全盘否定你之前付出的所有努力,扼杀你的信心,动摇你的方向。
《如何高效学习》的作者斯科特扬提到过两种技能增长曲线:对数增长&指数增长。对数增长就是这种技能初期的进步非常快,到后面则越来越慢,最后几乎是一个平台期,哪怕你付出极大的努力,也只能获得一点儿小小的突破。
《高手-精英的见识和我们的时代》中提到:为什么有些人小时候走到哪儿都被夸聪明,长大了就不行了?因为他们引以为傲的的经历其实是对数增长。
一个2岁的孩子会背诵唐诗,一个3岁的小孩能把圆周率背到100位,这种技能在家庭聚会上绝对是亮眼的节目,但是这些是没有什么上升空间的技能。即使是各种棋类也都是对数增长,因为打败身边的朋友,赢得称赞很容易,成为职业选手却很难。所以,有些人一辈子都在回忆中学时代的成就。
指数增长则是从你开始做这件事情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几乎原地踏步。一直到某个时候,你就好像打通了任督二脉,水平一下子就显现了出来,然后还越增长越快。
这两种最基本的曲线至少告诉我们,努力还是要努力,但是增长多少,嘿嘿,你说的不算,因为每件事情有它不同的内在增长属性。在最艰难的时候,一分耕耘,往往没有收获,并且我们时长处于这样的阶段上。但,万分耕耘必定有万分收获!
5.失败是成功之母VS成功是成功之母
2017年7月14日上线的《科学》杂志以研究长文(Research article)形式刊登浙江大学求是高等研究院和医学院神经科学研究中心的胡海岚团队的研究成果,第一次指出大脑中存在一条介导“胜利者效应”的神经环路,它决定着:先前的胜利经历,会让之后的胜利变得更加容易。也就是说,动物在战胜一些较弱的对手之后再与更强的竞争者较量时,胜算将会比直接面对强敌大得多。
很早之前我就一直觉得:失败是成功之母多是失败者说的话,或者是别人宽慰失败者说的话。因为成功是成功之母更是生活的常态,成功意味着你有成功的心法在里面,成功会给予你无穷的力量,正反馈循环激励着你继续向前。
《小狗钱钱》中反复强调: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每天都要坚持这么做,不间断地记录你的成功日记,并且不间断地设想你的未来。因为记录每一次努力和成就,才能让自己对未来充满信心。
人应该对自己的未来有自信。因为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你一定会变得更好;若长期持续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你的未来一定会很伟大!
图片来自网络
03
我们有时总处在很迷茫的状态,但是没有关系,迷茫说明我们向上,还没有输得理所应当。没有谁能够一步登天,唯有一步步死磕,一点点剔除自己身上的陋习,方能提高实现目标的概率。用持续精确的努力,撬动最大的可能,最终化不可能为可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