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有行为、生理、情绪三个方面体现。
最近的“烦”,生理上就是心口烦躁,情绪上就是“烦”,不耐烦,行为上开始有拖延,不想去单位,心升倦意。
从认知行为的角度,症状来自于自动化思维。
我的自动化思维,就是已经学了一期,第二期就应该痛痛快快的,我表示诚意,他们表示支持。
我的核心信念就是要:更快更好更高效,不要把事情浪费在相互纠缠、磨叽上。
寻求补偿的方式:直接坦诚相待,把优惠给到底了。
结果这样优惠方式没有效果,反而被提出更高要求。
反思:做生意还要遵从人性的弱点,慢慢优惠,让对方有赢的感觉。
从动力学角度,所有的心理问题都是症状,在人格不良的基础上,一个事件激活了他过去存在的创伤。
人格不良,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叫“图式”,
图示就是过去知识经验的网络。
图示影响对目标对象的注意;
影响记忆;
影响自我知觉;
影响个体对他人的感觉。
最近两天爽快缴费的好几个,我却没有感到高兴,觉察下自己的自动化思维:这样的现象是应该的。
“烦”不是来自于家长续费的纠缠,而是来自于我对这个事件本身的看法、认知。
老师说:失败是常态,成功是变态;
如果一个人认为:失败是常态就不拧巴了,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常思一二,不念八九。
所以做生意,“烦“是常态,“不烦”是变态。
换个角度,一下子感觉心里敞亮多了。
就像现在学员有来有走,我心态非常平和,不像以前,就想留住每一个客户。
这个想法本来就是不正常的。
一个孩子在一个学校2-3年已经不错了,我期望每个孩子在我学校能呆上6年,这个期望实在太高了。
不时把内心的“拧巴L”抹弄抹弄,梳理一下,还是很有必要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