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李渊太原起兵的关键推手?

作者: 凌微波 | 来源:发表于2018-03-29 21:42 被阅读70次

    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出生于有着尚武传统的功臣世家,其七世祖李昺在晋末大乱时占据西凉(今甘肃西部),建立了西凉政权,就是史上有名的凉武昭王,可惜只传了三世,就被北凉灭掉了。

    李渊的祖父李虎在西魏(535-556)任左仆射,被封为陇西郡公,与李弼、独狐信等八人同被封为柱国,时人称为“八柱国”,并被赐姓大野氏以示荣宠。北周(557-581)夺取了西魏的政权后,李虎又被道封为唐国公,这也是太唐帝国兴起的基础。

    隋文帝杨坚在北周任丞相时,恢复了李渊家族的本姓,隋文帝的皇后独孤氏是李渊的姨母,所以李渊自小便得到隋文帝夫妇的喜爱。

    李渊

    李渊于北周天和元年(566)出生于长安,七岁时父亲亡故,李渊使袭封了唐国公,被人按照标准的费族公子模式抚养长大。新旧唐史都标他:“及长,倜傥豁达,任性真率,宽仁容众,无贵贱成得其欢心” 。

    李渊的妻子出身贵族世家,是隋朝神武公窦毅的女儿,窦毅为女儿择偶的标准很奇特,他命画工在一张大屏风上画了只孔雀,然后请来数十位年貌相当的贵族公子,让他们射箭比武,靶心就是孔雀的眼睛。 可惜这些公子哥箭术不精,无人能命中目标,轮到李渊出场,两发两中,各中孔雀的一只眼睛。不仅博得满堂彩,还与窦家小姐订了终身。这就是后世传为美谈的“雀屏中选”。

    李渊箭术精良应该是真实可信的,隋炀帝大业十一年(615),李渊奉命前往山西、河东镇压农民起义军,与数千人在龙门发生激战,史书记载:“高祖从十余骑击之,所射七十余发,皆应弦而倒,贼乃大溃”。 隋文帝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大隋朝后,因为独孤皇后是李渊的姨母,李渊很受重视,先是靠祖父的车功补为宫廷侍卫,后又外转为谯、陇、歧三州刺史,可以说是官运亨通。

    隋炀帝继位,任命幸渊为荥阳、楼烦二郡太守,后又征调他回长安任殿内少监;大业九年(613)又提升他为卫尉少卿,成为大隋帝国权力中枢里的要人,所以史书称他“历试中外,素树恩德,众多款附”。

    隋炀帝杨广

    大业十三年(617),隋炀帝任命李渊为太原留守,此时距炀帝被宠臣宇文化及所杀仅余两年,更是大唐帝国兴起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当时,隋炀帝的暴政早已闹得民不聊生,各地的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所调“反亦死,不反亦死”,在这种情况下,人人都会铤而走险,当然其目的并没有逐鹿中原那样响亮伟大,不过是想多活几天而已。

    到李渊任太原留守时,各地“群贼蜂起,江都阻绝”。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大隋帝国的灭亡只是时间问题。

    尽管如此,李渊开始对隋朝皇室还是忠诚的。隋文帝、隋炀帝对他可谓恩德隆盛,作为人臣而言,李渊富贵已极,不会冒着被灭族的高风险去造反。

    然而,事与愿违,在天下大乱的历史转折期,历史也可以说给李渊开了个善意的玩笑,赋予了他别样的使命。

    首先,作为帝王的隋炀帝痛忌心极重,害怕别人夺取自己的帝位,当时流传一条谶语:“杨氏将灭,李氏将兴。”方士安伽陀劝场帝杀尽姓李的人,场帝虽没有听从,但从此对姓李的名门望族戒备重重。不久,在毫无罪名的前提下,他灭了右骁卫大将军、邸国公李浑的族,而且对李渊也大不放心,有一次征召李渊从驻地来谒见,李渊因病未能及时赶到,李渊有个外甥女王氏是隋炀帝的娥妃,炀帝便问王氏:“你舅舅怎么来得这么迟?”王氏回说有病,隋炀帝竟说:“他会死吗?” 李渊听说后,知道自己已经引起炀帝的猜忌,便天天沉面酒乡,并且大肆收取贿赂来招光养晦。

    其次,李渊任太原留守时,驻地在晋阳。晋阳宫宫监裴寂和李渊是儿时的好朋友,二人情趣相投,往来甚密。裴寂为讨李渊欢心,竟私下让晋阳宫的宫女为李渊侍寝,李渊居然欣然接受。仅凭一条“秽乱宫掖”的罪名便足以灭李渊满门,此事即便是圣主明君也不能宽容,何况隋炀帝是如此任性残暴的帝王。李渊若想永无后患,也只有举兵造反一途了。

    再者,隋之将亡几乎是人人尽知的事了。李渊的二儿子李世民时年十八岁,却有胆有谋,文武兼备,他与晋阳公刘文静一见如故,二人便密谋起兵太计。李世民在外交结当地英豪,秘密招揽人马,给李氏父子起兵已经做好了人才和军事上的准备。

    李世民

    后来,李世民还是找了个机会,鼓足勇气劝李渊起兵夺取天下。其实李渊早已经到了不得不发的地步了,只是作为一家之主,起兵的后果不得不让他瞻前顾后,也许,他此时此刻正需要一个人在背后推一把,就这样,这个历史使命由后来的千古一帝李世民在正确的时间完成了。

    李渊当时想了整整一夜,第二天对李世民说:“今日破家亡躯亦由汝,化家为国亦由汝。”意思是说,任凭你放手去做吧,咱们是灭门亡族,还是夺得天下全靠你了,——于是,李世民成为这个历史事件的执行者。

    虽然下了决心,我们可知的是,当时的李氏父子面临猜忌,几无退路,至于在作为领袖与家长的李渊心中,到底有多少是无奈,又有多少自信和把握,历史已经无法给我们呈现清楚。

    李渊身为太原留守,总掌一方军政大权,要想造反十分便利,李渊秘密布署将领,随时准备起兵,却感于兵力不足,便以农民军将领刘武周占据汾阳离宫为由,公开集结兵马,又派李世民、刘文静、长孙顺德、刘弘基等人四处招募兵马,十几天的时间便扩充了近万人。

    李渊的两位副手太原郡丞王威和武牙郎将高君雅看出李渊的反常集结,扩招兵马是有异图,便想找机会除去李渊。

    公元617年五月,晋阳乡长齐世龙向李渊告密:“威君雅欲因晋祠祈雨,为不利。”李渊知道没法再拖延下去,便让李世民在晋阳宫外埋伏兵马,派人谐王威、高君雅议事,然后以“勾引突厥入寇”的罪名将二人擒获,随即李世民派兵控制了晋阳城,大唐一代伟业就由此而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谁是李渊太原起兵的关键推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qbv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