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母

作者: 凡尘苇子 | 来源:发表于2018-10-24 16:11 被阅读26次

         

    祭母

            母亲查敏兰,汉阴县北山铁佛寺人,生于一九三九年腊月初三,姊妹共七人,她排行为六,大半辈子和父亲居老家蒲溪镇王家坝(现公星村)。俩人五十年接伴同行,相濡以沫。几十年历经岁月坎坷磨砺,一直过着乡村质朴平淡的生活,始终无怨无悔,直至二零一二年冬天不幸去世,走完她七十三年的生命历程。

            母亲成长在铁佛寺的一个大家族----查家,我的外祖父是一个精通占卜文化和中医的人,性格刚直,为人正派,乐于助人,以自己的本事在铁佛寺撑起了整个家族的一片天,在家族上的威望很高。母亲是外祖父的第三个女儿,上面有叁个哥哥两个姐姐,脚下一个兄弟。因为她在家中特殊的排行,是外祖父母最小的女儿,所以在姊妹中倍受疼爱和重视。她生活在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家族,在那个艰难的年代里,还接受完了高小教育,有些文化。在她二十岁那年毅然走出老家到外地找工作,以她佼好的容貌气质和踏实肯干的能力赢得了自己的一份工作,成为当年石泉水电局领导的通信员,开始独立在外打拼,展露自己的青春风彩和芳华。

            父亲于一九五八年也来到石泉水电局工作,凭自己的才华和实干精神成为当时单位上青年突击队的队长,他的能力赢得了母亲的青睐和认可,俩人开始了一场纯真美好的恋爱。母亲比父亲大近四岁,是传说中的姐弟恋,父亲的文艺才华和母亲的漂亮贤淑的外貌气质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他们在一九六二年五一节在单位上结婚,从此命运便把他们紧紧联系在了一起,永不分离。后来由于国家政策的变化,时代的原因,父亲家族的内讧,他们被迫离开奋斗在一线的工作单位回到家乡务农。他们一回到农村老家,就在这凤凰山脚,月河岸边沉淀了近五十年,为创建我们的家园,抚育我们四兄妹成长,培养我们成才,乃至帮助我们成家立业,付出了他们毕生的努力和心血。

            母亲已经离开我们五年多了,在每一个梦醒的早晨,她的音容笑貌便立刻印入我的脑海。她生前和我们在一起的一幕幕便浮现在眼前,总觉得她好象并没有离开一样,有好多次还在梦中和她相遇,真是“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我曾多少次遐想,若母亲现在仍然健在,和父亲依然在老家过着他们最喜欢的田园生活,种种庄稼,养养鸡鸭,每天晨起就把庭院前后收拾地干干净净,俩人相儆如宾,那该是多么幸福快乐的一件事啊。可是她在五年多前一个最寒冷的冬夜象是没有给我们任何人打招呼一样,就一个人独自去了一个最遥远的地方,沉醉其中而不知归路了。任我们所有人都去寻找,哭泣着我们嘶哑的喉咙,再也不见她归来。我知道,她哪里会忍心离开这个最美好的世界,最幸福的家啊!在这里,有她最牵挂的事,最心疼的人,最希望的未来,她哪里会这样任性地就去了呢?

            每年除夕和清明时节都去祭奠她,她葬在老家背依凤凰山,前临月河水的一座山梁上,旁边就是祖父母的坟冢,这里就是他们共同永恒的家园。有祖父母的陪伴,旁边还有参天茂盛的松柏树和白扬树的呵扶,相信母亲永远都不会寂寞和孤独。知道母亲以前一直是个热爱整洁,喜欢漂亮的人,所以每年清明我们来看她时,都要给她买一大束鲜艳的花插在她的坟头。这些鲜花的生命力总是很旺盛,每年在春天的风雨中都能伴她十天半个月左右,她的坟头总有花的馨香萦绕,记托着我们对她的哀思。

            母亲在晚年个子矮小瘦弱,但任何时候总见她精神矍铄,说话底气十足,意正辞严,见到她时,闲不下来的她总是在老屋里不停地忙碌着。年轻时的她性格刚直,雷历风行,说到做到,能干的她对我们四姊妹个个严格要求,认真管教,俨然是一个“女汉子”。她从六十年代初到七十年代初,先后与父亲共生育我们姊妹四个,三儿一女,从小对每一个人都用心认真严格管教,希望我们都能顺利成长,好好读书,未来成为家庭及社会的有用之才。若我们哪一个犯了错误,她是决不姑息迁就,追查到底,严历批评教育,更严重的甚至是树条皮鞭相加,让我们认真吸取教训,真心改过。而这个时候,父亲总在一边劝勉包容,劝她不要太过认真严历,所以我们都生长在一个父慈母严的家庭,和一般家庭有些不一样。他们这样的教育使我们现在都成为为人真诚,做事认真的人。母亲的坚强正直善良,父亲的宽厚积极乐观是留给我们最好的精神财富,这些美好的品质早已渗入我们的血脉,成为我们的精神基因在生命中传递,并将永远在我们这个家族延续下去。

            母亲不但个性坚强耿直,还非常的勤劳,在我的记忆当中,我还在上小学时,当时土地还没有包产到户,是集体责任制。为了养活一家人,还要照顾年迈的爷爷,母亲和父亲在生产队里经常干活到晚上,就是为这个大家庭多挣一些工分,给我们家多分得一些粮食。就为这些,他们从未叫苦叫累,劳动之余就监督我们认真复习功课,给我们拿出他们年轻在单位奋斗时的照片看,讲讲两边的家族史和一些好听的民间故事。记得有一年的夏夜,他们还在月光下割麦子没回家,我和哥姐们走出家门找他们,远远就看到母亲和父亲仍然在挥汗如雨,咔咔咔咔的镰刀割麦声伴着一闪一灭的萤火虫在故乡夜晚寂静的田野上传得好远,在我们心里,这一切好似一曲优美和谐的田园小夜曲,差点醉了。

            母亲每年到了冬天以后,就点着煤油灯加夜班,在老家小屋的火炉边纳鞋底,做布鞋,为了全家人在过年时都能穿上她精心手工制做的鞋子。每逢临近过年,她还领我们到月河对岸马路边的裁缝铺去给我们做新衣服,让我们在过年时人人都能整整齐齐地穿戴一新,高兴快乐地过年。四姊妹中我排行最小,母亲最疼爱我了,我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就出门跟随大哥在外读书求学。为了不叫我在生活上吃亏,她常让父亲绕道汉江从石泉到漩涡来看望我们,还要带上她刚做的新布鞋和买的好吃的点心,让我心里一阵阵的温暖和感动。从那时起,在我幼小的内心深处就暗下决心要好好读书学习,将来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

            在我的努力下,在全家人的帮助支持下,九零年参加高考前的预选,我获得了汉阴中学高考预选第十五名的好成绩,最后取得参加高考的资格,由于我高考时生病状态不佳,最后在那年的七月不幸落榜。当时我的心情很糟糕,无法接受这个现实,从小到大对我们要求那么严历的母亲面对当时极其失落的我没有说一句责备的话,她总是陪我散心,鼓励我不要怕从头再来,全家人都会重新支持我复读,直到考上大学。

          后来的一年(九一年)我卧薪尝胆,披荆斩棘,以良好状态参加高考,终于榜上有名,实现了我上大学的梦想。在去上大学的前一天晚上,记得是一个晴朗的秋天,月光如水一般地洒在老家的场院里,家里其他人都已忙碌着睡去,只有母亲和我一起在月光下说话。当年她才五十二岁,但我已看到了她头上零星的白发,眼角悄悄爬上了皱纹,身体依然的瘦弱。她对我说,现在你已长大成人,有了新的学习任务,你一定要好好努力,学会自己照顾自己,不要总认为自己最小有指望,靠哥姐,在外就要凭自己,不要太懒散和任性,学会收拾自己的一身一体,和老师同学们好好相处。我用心听着她的话,默默无语,心里满是感动。那一夜,言辞不多的母亲第一次给我说了那么多话,她是真的把心都给了我。

            后来我们都成家立业了,母亲和父亲的农活也渐渐减少了,但她和父亲总是很要强的,总觉得他们在老家多做一些活,多创一些收入,以便少让我们负担一些,甚至多少对我们有一些帮衬,这总是一件好事情。

            九十年代中期以后,他们除了种好自留地以外,还在房前屋后种了许多蔬菜,每到收获季节,他们常把收回来的白菜、芹菜、蒜苗、葱、青椒及豇豆、四季豆等家常小菜拿来分给我们,这个时候,是他们最高兴开心的时刻,平时的忙碌早已化为他们最满意的果实。父亲利用他的商业信息广,人缘好和母亲还开办了便民商店,这个时候,母亲就成为了最热情,最忙碌的售货员,她一边在屋后喂猪,养鸡兔,一边在商店给前来的顾客拿东西,忙得不亦乐乎。每当我们寒暑假回老家休息,当我们还在睡梦中,他们就早早起床开始忙里忙外,到了晚上等最后一个顾客离开,才关门休息。母亲每天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她养的鸡兔喂食,然后在老屋周围的菜地里割些鲜嫩的青草作为猪食。每年冬天都要杀一头膘肥体壮的猪过年,还要腌制一些味美地道的腊肉,手工制作几坛最香甜可口的豆腐乳,一到春节,全家人品尝着她用心制做的饭菜,其乐融融。

            老家有一年来了一只流浪宠物狗,母亲看它可爱喜人,收养了它,并给它取名叫“旺旺”。从此以后,母亲每天忙碌之余,还要照顾喂养这只聪明管事可爱的狗,这也为大家带来了新的乐趣。这只流浪狗智商高,聪明懂事,通过母亲的爱护和训养,最后成了看家护院的能手,也和大家亲近热闹起来,尤其是很听母亲的话,最后甚至和她形影不离起来,常在她面前耍娇和调皮。

          有一次,那是一个夏天,母亲去赶集,母亲前脚出门离家,旺旺就后脚尾随母亲跟了上来,母亲和邻居们一路走着,它就安静听话地跟在后面。后来那天的阳光越来越大,气温升了起来,看着“旺旺”喘出长长的舌头,母亲不忍心它被太阳晒着,暂时停住叱令它回去不要跟着,它假装掉头往回走,在母亲看不见的地方停下,卧在她们回来必经的路边的草丛里,一直等候母亲的归来。经过了这件事,母亲更喜欢这只可爱的狗了,逢人便夸赞这只狗宝宝,以后在它的身上投入了更多的精力,这只“旺旺”流浪狗最后也成了父母亲最为忠诚的“伴侣”。多少个平淡的日子过去,因为有这只狗的陪伴,哪怕是无聊时逗逗它,听几声他们熟悉的吠叫,也让平淡的生活充溢着乐趣和微澜。

            我们也都把这只流浪狗当作我们大家庭不可分割的一员,它和大家的感情日益加深,每当我们回家,它都要从老屋里窜出来迎接我们,尾巴不停摇着耍欢儿。它在老家生活了五六年,也终于不幸最后得病老去了。大家庭少了这么一个可爱的生灵,母亲感觉少了什么,为此还哭过几次脸,心里一段时间总是长吁短叹,见到我们就说可爱的旺旺去了,再也不回来了。

          又过了几年,母亲更老些了,有了五六个孙儿孙女,她也把更多更真的爱给了他们。每逢我给她打电话,她总要问问她的孙子最近是否听话,学习是否进步了,他若犯了错误,不要打他,要耐心细致地批评教育。唉!我这心地善良的母亲,叫我如何不爱她!

            母亲在晚年身子骨硬朗,善于保养身体,虽然每天忙碌,但精神依然好。我们每次回家都要给带上几瓶她最喜欢的六味地黄丸,常喝这个药,是她精神矍铄的秘绝。若不是她七十三岁那年不幸去世,相信她一定会是一个高寿之人,一定会经历更多更美好的事,也能使我们尽到更多的孝心。命运留给我们的是“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和伤痛,我们的人生再也没有来处了,只剩下了归途。

            母亲去了,老家少了原来昔日的温情和热闹,老屋的墙上挂着她的照片,照片上的她大方、安静、贤淑,精神的她双目看着我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每当除夕或清明节我们来到老屋她的照片前,总要默默站立一阵和她说一会儿话儿。她这么多年带给我们生命中的美好东西便渐渐地在我们的胸膛流溢,眼泪就慢慢地模糊了我们的双眼。

            亲爱的母亲,又是一年春来到,外面微风拂柳,鸟语花香,阳光明媚,愿你的世界春光无限,姹紫嫣红,在天堂好好安息!

                二零一八年四月十一日

    祭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祭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qdx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