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春秋和战国,你更喜欢哪个?
有什么不一样吗?
不一样,大不一样
其中有一点,就在于各种思想的大迸发
道家,让人无为而治
墨家,让人兼爱非攻
儒家,让人仁爱有为
法家,让人恪守律条
……
其实还有一个家,影响同样深远
它叫名家
名家是干嘛的?
它主张万物都不是绝对的,我们对事物的看法,跟事物本身没有绝对的关系,而跟我们的态度、处的位置有关。
也正因如此,我们对事物的看法可以每个人都不同,上一秒跟下一秒也不同。
惠施,是名家的开山鼻祖。
代表的派别是合同异派。
这个派,说白了就是认为,世界的相同也是不同,不同也是相同。之所以我们觉得不一样或者一样,只因我们自己的站位。
比如:
我们之所以认为湖边的山丘比湖高,是因为我们的站位也只有山丘的高度。
如果我们现在峨眉山顶呢?
我们只会感觉,湖边的山丘跟湖面差不多高。
(二)
以下是惠施的经典论断,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说明同一个问题:
我们处的时空位置,决定了我们对事物的看法,那些看法并不能代表事物本身的属性。
1.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时至正午,有人看了一眼日晷
指针的投影正好完全不见了
于是他说,看,现在是太阳刚好在头顶正上方的时刻
然而,惠施摇了摇头,说,不对
因为当你意识到太阳到达头顶正上方的时候,它已经开始倾斜了。
惠施过50岁生日,大家都来给他庆生
恭喜你啊,惠相,你已经50岁了
惠施说,是啊,我活了50年,可我也死了50年。
因为寿星在给我往前拉的时候,阎王也在给我从后面推。
换句话说,寿星和阎王其实是同一尊神
生跟死,本来就是一回事嘛。
2.南方无穷而有穷
有人对惠施说,他想去南方
惠施摇摇头,说你永远也去不到南方
那人问为什么
惠施说,因为天地根本没有边界
你到了所谓的南方后,南方的南边还有南方
就算跑到了天涯海角,也可以坐上船,继续往南
那人说:看来南方是无穷大的呀!
然后又看见惠施摇了摇头。
惠施说:南方既是无穷的,也是有穷的
想看到南方的边界,其实十分简单。
只需要面向南方的你向后转。
不管你在什么地方,只要面朝北方,就可以马上找到南方的边界。
3.今日适越而昔来
一天,惠施去越国旅游
跨过越国的国境线的时候,徒弟提醒他:
老师,我们到越国了
惠施问:什么时候到的?
徒弟答:就现在才到的,这里正是越国的国境线
惠施又开始摇头了:不对,我们不是现在才到的,是比现在更早的时间就到了。
因为我们发现到了的时候,到的那一瞬间已经过去了。
(三)
总体上,惠施此人,我不太喜欢
因为他的言论总让我感到有抬杠的味道
但我却喜欢他的脑回路——
事物的相对性、事物的瞬息变化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惠施让我们有了不一样的视角
来理解世界:
物方生方死,恰似在表达矛盾的双方都是对立统一的;
南方无穷而有穷,恰似后世的那句,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今之适越而昔来,恰似告诉我们,今天的成绩已经成为历史,未来还需再接再厉
……
细想来,尘世间的每个人也都是又伟大又平凡
说起一个人的伟大和平凡,也得看我们的站位和出发点
看样子,我们就是我们
既伟大又平凡
既不伟大又不平凡
语言所代表的认知
似乎可以随意鉴定我们
却又似乎永远无法撼动我们
这,也许是惠施给我们的
来自2300年前的
最宝贵的启迪
2021年10月29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