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这个题目,是不是不禁会想:“大大题目写错了吧?不应该是‘圈子不同,不必强融’吗?”我已经可以想象你那满脸狐疑的样子了!
或许你又会想人就是应该有个性一点,俗话说得好:“‘道不同,不相为谋。’你既然把大家这么反感的问题都说了,那我现在看你怎么给我解释学会强融的理由?”
首先,在这里我要说个打脸的事,“圈子不同,不必强融。”一直以来也是我的座右铭。
我一直是一个极度敏感的人,非常害怕与陌生人接触,永远只待在在自己的舒适圈内,一直以来的定势思维就是一个人行走是最安全的,一个人做事也是最容易成功的。
所以,大学的第一年,我一直保持的状态就是做做自己想做的事,有什么其他的活动永远都是抱着观望的态度。
开学后不久,班主任大力提倡我们在学校里谋取一个职位,最让我心动的一个理由是加入学生会可以加学分,于是通过各方面的打听,我了解到了广播台编辑部是一个非常与我趣味相投的一个部门。
终于通过层层的选拔,我被选上了。
校广播台总共分为播音部、编辑部、办公室、记者部。 在编辑部,不需要整天在播音室里,仅仅只需要每个星期上交一篇5000字的稿子。
刚开始我很喜欢这份工作,它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可以让我一个人工作,不需要与他人合作、与他人进行太多的社交。
进入编辑部后发现工作状态与最初有了一些出处。
每一个星期都要开会,还要帮忙组织学校里的活动,还要出去参加团建,对于这些活动我在大一的表现通通都是能躲则躲。
端午节来临
广播台的团委老师主动地邀请了我们每一个部门在星期天外出聚餐,当时得知这个消息的我做出的第一反应依旧是想逃,但由于没有过硬的理由去推脱,只好在星期天的时候乖乖去聚了餐。
星期天早上
大家一起到达了一家饭店,广播台大约有80几个人,此次聚餐可谓是座无虚席。
刚刚一坐下来,周围的人就开始交流,根本不用主持人暖场,大家就自动熟络了起来。
一些男孩子甚至拿来了酒,一边开着酒一边招待着我们。
顿时,整个餐厅里都变得非常热闹,格格不入地只有我和旁边的一个朋友,我们默默无闻地玩着手机。
她突然把头靠过来问到我:“为什么你不去和他们玩?”
“我不是很喜欢这种场合。”我轻轻回到。
她笑着拍拍我的肩膀:“我也是,圈子不同,咱不强融。”
那一瞬间,我觉得遇见了志同道合的知音,于是我想去了解她,只是结果很狗血。
正当我向她询问名字时,她突然站起身来急急忙忙端起酒杯跑了过去,原来我身边的那个朋友看见大家都簇拥着台长,于是也赶忙跟了过去。
他们左右拥挤着,活像一群太监宫女。
默默环顾我的四周,诺大的圆桌已经只有我一个人。
我不禁向他们投去了鄙夷的眼光,心想台长也只是一个学生而已,为什么要搞得像一个大领导一样?我急切想要逃离这个阿谀奉承的大型马屁场所。
他们仍然急切地聊着,我一个人也急切地吃着。随后我吃了一点就给台长报备回学校了。
出餐厅的那一刻觉得我整个人都飘了起来,摇摇头苦笑着自言自语:“哈!这可能是十几年来吃的最长时间的饭了。”
事后
我告诉了班主任,本以为班主任会为我的刚正不阿点赞,没想到的收到的是他语重心长地叹息。
班主任长叹一声:“小刘啊!书本上虽然倡导个性,但是作为一个社会人,你是必须学会合作的,这个世界不存在自己独立生存!自由都是相对的……”
那天他说了很多,但是我并没有太在意,我依旧坚持“不为五斗米折腰”!
大一下学期期末到了
广播台开始评选优秀干部、以及下一届部长,那天所有的干部都在报告厅进行了投票。
最后,被选上的结果出乎意料,我本以为努力工作,积极去参加他们的活动,就一定会评得上优秀,可是结果是我什么也没有得到,相反,那些比我成绩差的却被选上了!最后总结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活动中他们永远是最活泼的,也是最喜欢和老师、领导走在一起的人。
这其中被选上的干部也包括那个曾经坐在我旁边的朋友。
如果是之前的我一定会翻一个大大的死鱼眼,觉得他们只是很会阿谀奉承,其实并没有什么本事。
最后
那个朋友成为了编辑部部长,有一次她对我传授她的骄人战绩时说:“你一定要和一些干部和老师搞好关系!一定要多融入一些圈子。”
最后,我发现多一个朋友真的可能会多一条路,时常在我需要写作素材的时候,往往都是他们给了我灵感。就比如说这篇文章,也是那个编辑部的圈子给了我灵感。
所以,进入大二的我再也不封闭自己,再也不把自己变得那么清高,这个世界的确存在着不同的圈子,也存在着不同圈子内的规则。虽然说强融一些圈子显得非常不自由,但是学会去探索圈子里的规则也是值得付出自由的。
现在的我参加了很多活动,也经常去一些社团参加一些比赛。
与人交流的多了、了解的圈子多了,就会发现其实你想象的圈子规则也并没有那么可怕。
而往往可能给我们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感慨和砥砺前行的动力。
或许有时候把自己的身段放低一点,我们就可以更好的融入这个社会。
“圈子不同,不必强融”的确是一句很酷的话,也是一种很酷的生活方式,但是真正能将它运用到实处的人又有多少呢?
或许我们往往害怕的并不是这个社会的残酷竞争,而是害怕人心的冷漠和多面性。我们时常也会发现,那些我们曾经瞧不起的圈子,在很多时候我们也曾经需要过它。
成年人所要做到的已经不再是用情绪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而是以一种心态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只要是一些有益于我们自己成长的圈子,我们应该试着去融入一下,一定不要错过任何一个可以发展自己的机会。
当然圈子也分好坏,有一些消极堕落的圈子,我们还是尽量避而远之。
一些可以促进我们社交,让我们成长的圈子,我想我们应该学会去强融一下,但是这个“强”不是要强的“强”,也不是强迫的“强”,而是强大的“强”。
在这个世界上,永远有一个不变的规律,那就是人们往往都喜欢和比自己优秀的人一起合作,或者做朋友。
就像那个曾经坐在我旁边的朋友,她可能能力不强,但是有人羡慕她的社交能力,就连我自己也时常羡慕她;就像台长,他虽然是一个普通的学生,但是他有能力坐稳台长的位置,有能力去吸引别人羡慕的目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