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生莲花
婚礼,是必要的!1. 婚礼,是绝对有必要的
在安妮读书群里,我们有早起的【每日一问】打卡活动。就是早上起来,先回答问题,然后打卡报上自己的起床时间。今天的打卡话题是“婚礼真的有必要吗?”这个话题一抛出,一石激起千层浪,立刻引来众群友的抢答!答案五花八门,各不一样,但是有一点大家是一致的,那就是“婚礼,是必要的!”
婚礼,是人生重大转折关头的通过仪式,绝对绝对绝对不可省略!这是我的观点,理由如下:
首先,举办婚礼,不是个人的事。是两大家族联姻结盟的标志和大事,是家族社会关系和经济实力的展演,从此每个家族各自的社会关系得到了一次公开的确认和亮相。子女们举办婚礼,就是完成家族的事业,也是家族兴旺、血脉延续的象征!
其次,举办婚礼,是人生重大礼仪和仪式。这一仪式的举行,标志着各自得单身生活的结束,从此进入到家庭模式。在婚礼上通过隆重的仪式提前预演各自在未来家庭所承担的角色,明确并强化各自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帮助年轻的夫妇转折过度到下一个人生阶段。所以,婚礼也是角色转换和责任教育的方式。
️第三,举办婚礼,也是一种广而告之,向社会各方宣传俩人关系的确立,以后不能再自由择偶了,他们是有归属的已婚人士!仪式本身通过新人的公开展示亮相,让在场每一个人见证这个重要神圣的时刻,并赋予新郎新娘合法性的意义。
第四,婚礼也是对以后小两口开始新的人生旅途的一个铺垫。人脉资源、经济基础的积累在婚礼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实现。大家送来的满满的祝福和礼物(金)也让新人信心满满开始新的人生之路,也开启了今后和亲友礼尚往来的作为社会人的生活。
其他群友的回答也很有意思、很有道理。
@小白儿三十认为,举办婚礼,是替父母着想,只有帮孩子举办完婚礼,他们的使命才算完成;举办婚礼,也是感受亲情温暖的契机,婚礼是个大工程,必定需要亲戚们的大力协助支援,而且婚礼上还会见到很全面的亲朋好友,会让人感觉特别有归属感;举办婚礼,还是为了收支平衡,不管是年轻夫妇,还是父母们,曾经参加过无数场婚礼,随过那么多份子钱,自己举办婚礼时,才能趁机收回来;举办婚礼,还可以检验真正的友情,发出邀请函后,朋友们的回复态度,速度,祝福内容,可以让你瞬间秒懂自己在对方心中的价值。
小白儿三十还说到,举办婚礼,也是为了追求纯粹的仪式感,经过拜天地,改口茶,郑重宣誓,交换钻戒等一系列活动,会让你更加坚定:自己需要真正承担起为人妻为人儿媳的责任,不能再随意任性与胡来。举办婚礼,虽然她认为有必要,但是不认同盲目攀比,铺张浪费,大张旗鼓地办。她说只想让来参加婚礼的人感受到:这个风格,就是这对小夫妻的。很有意思吧!
@李静认为有必要,大多数人生活都是平平淡淡的,需要给予生活一些点缀。步入婚姻里需要这么一个婚礼仪式。若干年后你会想起你们拍的婚纱照,想起当时自己被摄影师当木偶一样摆拍的木纳照片,想起在婚礼现场老公结巴的发言,想起闺蜜亲爸妈的那时的表情,想起穿高跟鞋崴了一脚的尴尬,想起很多很多不尽人意尽人意的画面……以后每每想起婚礼的某一瞬间,都会觉得很幸福。婚礼将永远在你心中有一个记忆。没人能磨灭它,因为你经历过。
@薇薇认为,婚礼是大多数女孩儿一直梦想的穿上美丽的婚纱跟自己的爱人一起走红地毯多么美丽浪漫的事。而且在中国结婚办过婚礼才被父母,亲戚朋友所认可,所以婚礼有必要。不过大多数人婚礼都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和自己家乡的风俗办,不是只有白婚纱红地毯才叫婚礼。每个人的婚礼都是独一无二的。
人间的婚礼,是在模仿天地神婚2. 婚礼,为什么要摄胜?又为什么有聘礼?
结论是,婚礼是必不可少的。婚礼上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没有?那就是新郎新娘在婚礼上被特殊优待,豪华的车队,盛大的装扮和礼服,称呼上,也被叫做“新郎官”、“新娘子”,这在古代叫做“摄胜”,意思是享受超出自己应该享受的高规格待遇。
为什么会这样呢?应该有两方面的原因。一个是增强仪式的隆重感,赋予新婚夫妇一个神圣难忘的情境和气氛,以后每当想起婚礼,特殊的庄严神圣油然而生,就会想到自己对于婚姻的责任与义务。还有一个原因是,提前展望未来生活中最盛大繁华的一幕,增加新婚夫妇对于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给他们生活的一个目标和追求。
在传统习俗保留比较多的农村,还流行给女方家送彩礼的做法。在城市,相当多的观念也认为婚房应由男方提供。这当然也是变相的彩礼形式。追溯婚礼在古代社会的程序,发现《仪礼》当中记载的有“六礼”,分别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其中就有纳征下聘礼表达诚信的环节。
古人下聘礼,表示对女方家养大女儿并失去了劳动力的一种补偿。另外,能拿出一定数量的聘礼,比如几张鹿皮和几匹布,表明此男子有能力赚取生活资料、足以养家糊口。因此,聘礼又是男子劳动能力的一种证明。不仅婚礼不能省,聘礼也不能省!
3. 婚礼,还有一个神话原型
婚礼是人生重要转折关头的重大仪式,《礼记·昏义》曾说,“婚礼者,礼之本也。”之所以是礼之本,是因为:
“昏(婚)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继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
婚礼,究竟源自于哪里?人类为什么要举行婚礼并将之看作神圣的事?
在万物有灵的观念下,先民们认为天地山川河流风雨雷电都是有灵的。他们将自身的经验投射到神灵的世界中,然后又用神话来解释现实。等到先民具有了自我意识和初步的生育常识时,开始为天地神灵注入人格化的因素,并类比男女交合生育的神话思维创造出天地结合产生万物的神话,为世界和人类自身的存在寻找合理的依据。
《周易·序卦》曰:“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周易·说卦》“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这种天地交合滋生万物的思想,就是典型的阴阳观。这种朴素的神话思维,反过来成为指导人类社会男女婚配的原则和依据。
无独有偶,这种上古时代的神话思维在世界范围内是很普遍的。世界著名宗教史学家伊利亚德认为,初民总是通过神话的讲述,或者模仿神祇、先祖、创世英雄在宇宙创生太初之际的事迹的仪式行为,以使自身的行为见效,也就是使自己的行为具有神圣性和合理性,所以任何仪式逗有一个神圣模型,一个原型。他认为,“结婚仪式同样也有神圣的模型,人间的姻缘是在重现神婚,说得更具体些,也就是重现天地之结合。”
让我们再看看婚礼的“婚”,是怎样来的?婚礼,最初在《仪礼》当中叫“昏礼”。汉代大儒郑玄解释为“以昏为期,因名焉。”结婚的时间为黄昏时期,很有象征意义。
“昏”在甲骨文中写作太阳落在地底下的象形字。古人认为,黄昏时分,恰恰是太阳落入地底下,这时就是太阳天父和大地母亲交合的时候。所以,人间男女也要模仿天地在黄昏时结合。这就是婚的来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天地神婚原型对人间男女婚礼的影响。原来,结婚是为了模仿再现神圣的天地神婚啊!它的原初意义也是为了繁衍。至于后来婚礼的社会意义和其他意义都是人类进入等级社会后衍生出来的。
难怪《周易·序卦》中这样说: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
哎吆我的妈呀,结婚不举行婚礼能行吗?这可是关系到天地的大事啊!
我是心生莲花。
如果觉得文章不错,手动点亮这颗心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