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读书
《诗经》中的艺术形式和思想内容与周文化的关系

《诗经》中的艺术形式和思想内容与周文化的关系

作者: 历历万乡456 | 来源:发表于2018-10-30 09:08 被阅读115次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反映了周朝的社会面貌。它关注现实、抒发平民百姓的真情实感,是一部反映现实的史诗。

            赋、比、兴指的是《诗经》的三种表现手法。赋是铺陈直叙,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的表达出来;比是类比,以彼物比此物,使此物更加生动具体、鲜明浅近;兴是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诗经》的内容主要包括生产生活、阶级压迫、政治讽刺、战争徭役和婚姻爱情等几个方面。《诗经》的表现形式和思想内容都有周文化的烙印,可以说诗经是周文化的产物,又反映了周文化。   

          周朝是礼乐制度,是以乐从属礼的思想制度。以“礼”来区别宗法远近等级秩序,同时又以“乐”来和同共融“礼”的等级秩序,两者相辅相成。正是这种等级秩序催生了阶级压迫,当时的劳动人民处于被统治被压迫的阶级,在长期的压迫中出现了像《小星》《国风·邶风·式微》这类反映贵族对下层民众的剥削压迫的诗歌。西周时期的人民处于敬畏神灵,对自然之物有着神秘崇拜的阶段,当时统治者也借宗教崇拜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于是《诗经》中还出现了大量的祭祀诗,大多是以祭祀、歌颂祖先为主,如被认为是周族史诗的《生民》、《公刘》、《绵》、等三篇作品,赞颂了后稷、公刘、太王的业绩,反映了西周开国的历史。  

           西周时期的农业发展水平尚在发展阶段,人民在农事劳动中创造出了大量精神文化,创造出了大量的诗歌歌颂劳动,歌颂丰收,祈祷风调雨顺,抱怨自然灾害,反映民间疾苦,记录了当时的农事生产生活。如《七月》《丰年》《大田》《甫田》等,《诗经》中的这类作品,真实记录了与周人农业生产相关的风俗礼制,反映了当时的农业经济状况和社会的生产力水平。 

            西周末年,朝纲废弛,社会动荡,政治黑暗,大量反映丧乱、针砭时政的怨刺诗出现了。如《民劳》、《伐檀》、《硕鼠》等作品,反映了周王朝的苛重赋税、政治黑暗、民不聊生等社会弊端丛生的现象。 

            周天子设分封,鼓励各诸侯征战,以扩大统治疆域,诸侯征战就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当时平民百姓就被迫充兵服徭役。《诗经》中出现了一批战争徭役类的诗歌,如写战争给士兵带来的思乡和愤怒之情,如《小雅·采薇》。《诗经》中的徭役诗则表现了下层民众对繁重徭役的愤慨厌倦,如《卫风·伯兮》。

      爱情是劳动人民质朴的美好的向往,所以《诗经》中有很多的爱情诗。但是也不是完全是美好的爱情,既有写男女相恋的情诗,也有反映婚嫁、家庭生活的婚姻家庭诗,还有表现不幸婚姻给女性带来痛苦的弃妇诗。如《邶风·静女》描写男女幽会;《周南·桃夭》表现幸福的婚姻家庭。   

            《诗经》是周文化的产物,又反映了周文化,《诗经》来源于周朝的社会现实 ,又反映了周朝社会面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诗经》中的艺术形式和思想内容与周文化的关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qpw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