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历史有意思读书
李斯为何亲手杀自己的老同学韩非

李斯为何亲手杀自己的老同学韩非

作者: 胡侃文字 | 来源:发表于2019-03-18 15:56 被阅读18次

    原创:胡侃文字   简书号:胡侃文字

    韩非(约前281-前233)画像,法家代表人物,认为应该要法、术、势三者并重,是法家的集大成者。

    韩非与李斯的“恩怨”让人好奇。

    两人都是荀子的学生,同窗之谊颇为难得;两人地位悬殊,一个是贵族,一个是“寒门”;两人走的是完全不同的路,一个更像学者,一个则积极于事功;两人面对一个大变革时代,在变革中交集,在变革中“决裂”。最终,李斯一杯毒酒送走韩非,也因此背上骂名,飞黄腾达。

    李斯不能被原谅的是因为他的功利。他与韩非明明是不相识,却嫉妒同门才干,假想其会威胁自己前途,不仅在秦王面前恶语相谗,而且赐死韩非。实际上,这个观感太过标签化,是非分明。

    李斯为什么要杀韩非?因为李斯嫉妒韩非的才学,怕他在秦始皇面前得宠,抢走自己的位置。

    这个说法需要商榷。其时李斯在秦国并非显要,最多算是年轻有为、值得培养的青年干部。李斯初入秦国在吕不韦为秦相之后,最初只是吕不韦门下的一个门客,也没得到特殊栽培。吕不韦在秦始皇十年(公元前237年)因为政治错误倒台。其后七年(公元前230年),秦灭韩,又十年左右,至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统一六国。吕不韦之后发达的人有不少,李斯是其中之一,为廷尉。

    那么在韩非入秦之年,秦始皇十四年(前233年),李斯的官职也不是很显赫。因此在这个时候李斯实在犯不着排斥异己。退一步说,即使要排斥异己,也犯不着针对刚到秦国还没站稳脚跟的老同学。

    此外,在当时“陷害”韩非的人中,除了李斯之外,还另有其人,姚贾即其中之一。此人是拿着秦始皇的钱去离间诸侯的说客,很可能是纵横家中的一员。韩非上书秦始皇正是攻击了姚贾,然后姚贾反唇相讥,李斯此时添油加醋,导致韩非之狱。

    韩非并没有攻击李斯,他只是说姚贾奸诈狡獗。史书上所谓:

    李斯、姚贾害之,毁之曰: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过法诛之。——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也可能是姚贾的说法,李斯只是帮衬,落井下石。

    李斯为何诬陷韩非?

    李斯为什么要帮助一位佞臣,攻击与自己并无直接利害冲突又颇有感情渊源的老同学韩非呢?

    这并非只是李斯与韩非之间的私人恩怨。

    在韩非和李斯的时代,秦国政治中最有权势的集团的是法家,更具体的说是法家中的一派,这一派是自商鞅以后的既得利益集团。而商鞅的法家与魏国(李克、吴起)和儒家关系密切,可以说是法家中的礼法派。与申不害和韩国大兴的、和道家关系密切的法家另一派并不等同。这一派法家可称之为法家的权术派。

    秦国政治被法家礼法派主宰,是在商鞅之后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得来的。这其中包括和以宣太后(所谓的芈月)、穰侯魏冉(宣太后之弟)等为代表的贵族保守派,以及和以张仪、公孙衍、楼缓、孟尝君田文、蔡泽等为代表的纵横家精英,前后50年左右不间断斗争。到应侯范睢担任秦相,权力归属基本尘埃落定,法家礼法派成了秦国政治的主流实力集团。

    韩非和李斯的时代,正是法家礼法派当权后,范睢以来相对稳定的一段,牢牢把控着秦国军政大权。这个时期的重臣如昌平君、文信侯吕不韦、王龁、蒙骜、王翦、桓齮、杨端和等,当然还有本案的主人公之一李斯,都是昭襄王后期及以后崛起的,其个人信仰基本上都是礼法派法家。

    期间有几个插曲。一个是“天下第一丑男子”蔡泽(纵横家)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将范睢丞相地位扳倒,但自己也只不过当了不到一年的时间。还有一个事“传奇”的长信侯嫪毐,富贵的出奇,嚣张的出奇,倒霉的还是出奇,尚没成为权臣就被消灭了。

    尽管有几个小插曲,但这一时期的秦国政治是礼法派法家一直把持着,绝不容任何“编外人士”染指。

    吕不韦实际上也是礼法派法家大佬,但他晚年想法多了,试图改革礼法派法家一家主政局面。他主持编纂的《吕氏春秋》不是很喜欢法家,反而崇尚儒家,(参看郭沫若《十批判书》)也正是因为如此,他和秦始皇反目成仇,最终客死他乡。

    李斯正是在这个时期入秦。他初入秦时投奔吕不韦,恐怕也是源于吕不韦是当时礼法派法家领袖。李斯本身是法家精英,找一位同道中的实力派大佬做自己事业的基石,人之常情。

    吕不韦的倒台对于强大的礼法派法家控制秦国政治大局没什么实质影响,但对李斯而言可能是个难得的好机会。他那篇著名的《谏逐客书》便是其对这个机会的把握,使得籍籍无名的他一下子接触到了高高在上的秦始皇(当时的秦王政)。

    就在这之后不久,韩非入秦了。同样是荀子学生、法家宗匠的韩国公子韩非,对秦国政治和历史有着深刻了解。他当然知道他面对的秦国是一个怎样的政治形势。他又岂不知道老同学李斯此时在秦国是引而不发的潜力股?

    韩非入秦,因为其外国使节身份可以面见秦王。在这次对话中,韩非不仅做了外交上的工作——即《韩非子》中的《存韩篇》;一定还与秦王,后来的秦始皇嬴政,探讨了有关法家和秦国政治的学术问题。这一点,可能正是韩非不得不死在秦国的原因。而秦王“未信用”韩非,并不是不想用,而是不能用。

    韩非为什么不得不死?

    韩非从学于先秦时代儒家最后的大师荀子,这正是礼法派法家的学术渊源;而成长于久受权术派法家浸染的韩国。因此韩非有足够条件综合两派法家,统一成一个全新的大法家学派。这不仅在学术上可以和其他先秦诸子争长短,更可能会为法家传统深厚的秦国,在未来发展中开拓出更为宽广的道路。

    这是先秦法家可以更有作为的契机,也是雄才大略的秦始皇所看到的契机。历史上将韩非视为先秦法家的集大成者,这个评价本身就证明,韩非确实把法家两派的精华都收入囊中,只待在理想舞台上实践。

    所以,本身超越时代的韩非,可以被同样超越时代的秦王嬴政理解和支持,但这是当时包括李斯在内,主持秦国政治的礼法派法家集团所不能理解和接受的。

    李斯以为自己不如韩非的地方在此,秦王政得意韩非的地方也在此,秦国的法家既得利益集团害怕的地方同样在此。

    因此,虽然韩非没有在秦王面前攻击李斯,也没有批评礼法派法家集团的政绩,只是痛骂了势利佞臣姚贾,演讲了存留韩国对秦国一统事业的好处,却不能被秦国的法家集团所容。姚贾是先锋,李斯是台前的执行者。因为韩非给秦国带来的影响是,秦王嬴政可以从韩非身上找到改革秦国政治的方向,而改革对象是几乎不可一世的、范睢以后李斯亦在其中的礼法派法家集团。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在同学之情面前,李斯不得不选择捆绑着自己信仰和前途的集团。试图在这个集团身上动刀的吕不韦前车之鉴就在眼前,一向精明的李斯不会重蹈前辈的覆辙。

    即使李斯不杀韩非,韩非直接得罪的姚贾之流也不会放过韩非;即使李斯、姚贾不害韩非,二人背后强大的秦国礼法派法家集团也必然要置韩非于死地。

    为什么是李斯亲手杀韩非?

    秦始皇十四年(公元前233年),韩非在秦下狱,《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云:

    秦王以(李斯姚贾之说)为然,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遗非药,使自杀。韩非欲自陈,不得见。秦王后悔之,使人赦之,非已死矣。

    这是一段信息量巨大的史料。表面上看,秦王是听信了李斯、姚贾的谗言而将韩非下狱,实际上秦王一直对韩非有好感,而之后又“后悔”,那么秦始皇本人的意愿可能并非要将韩非下狱。

    李斯在韩非下狱后不久就“遗药”给韩非,动作迅速,好像是怕夜长梦多,也似乎有旁人催促的迹象;韩非欲自陈,无非向秦始皇诉冤,而“不得见”,显然是有人阻挠,从中作梗。

    可见,要杀韩非的人不是秦王,恐怕也未必是李斯,而是另有其人。

    《秦始皇本纪》上也提到了这件事,云:

    十四年,韩非使秦,秦用李斯谋,留非,非死云阳。

    这么看,杀死韩非的主谋似乎李斯之外别无其人,但这件事在《李斯列传》上只字不提。为什么在《秦始皇本纪》上言之凿凿,在“本传”却不提呢?是为传主遮丑吗?不无可能。

    但更可能的是,在“始皇本纪”中记载此事,表明这是一件国家大事,要上新闻联播,不能阙书,而点名李斯则是此事件的基本情况。至于李斯“本传”上没有记录,或许意味着此事并非像本纪中表面所言,而更有隐情。

    奇怪的是,韩非竟然准备上书鸣冤。以韩非之智慧,他不会不知道这些都是徒劳,以当时的形势来看,他一定也明白秦国的法家集团中即使还有一位老相识李斯,也不会给他获得赦免的机会。司马迁说,余独悲韩子为《说难》而不能自脱耳。大概就是在说,明白这一切、极具辩解能力的韩非却根本没机会为自己辩解。

    最后,李斯派人给韩非送去毒药,让他自杀。这是多么无情的举动。可是,韩非必死,秦始皇改变不了,李斯也改变不了。他的死无关于韩国或者秦韩外交,而只关乎秦国内政。煌煌大秦,杀一个韩非为什么非得是李斯?为什么是自杀这种相对柔和的形式?因为李斯明白韩非为什么必死,他知道韩非的高明之处,他曾和他同学多年,是彼此最为熟悉的人,没有人比李斯更适合送韩非最后一程。放过韩非既然不可能,让他自杀或许是最好的死法。(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李斯为何亲手杀自己的老同学韩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qqbm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