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青春故事集阳光下的阴霾每天写1000字
贵族阅读的流水帐——书评史书《春秋》

贵族阅读的流水帐——书评史书《春秋》

作者: 巴图鲁 | 来源:发表于2017-01-09 15:53 被阅读43次

    《春秋》这部史书是儒家经典之一,也是鲁国本国的国史,他的时间跨度基本涵括了春秋的整个时代。在其他诸侯国史书失传的情况下,这部书的重要也体现了出来。

    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使得这本书我有着极其复杂的感情。一方面,这本书对于我有一种神秘的吸引力,以至于我把这本书读了三遍(实际上这本书并不没有什么古奥的词句,偶尔有不懂的词句翻一下古汉语词典就可以解决了。)而在另一方面,我却实在读不懂这本书,为此我曾经去问过我的历史课老师,但是他只是给我一个微笑。(是装逼?还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或者他也不知道?我至今没有明白这是什么意思。)直到我读了大学,寻找到了大量有关资料进行分析,我终于解决了一直以来的疑惑。原来我看不懂是对的,因为这部书就是一部记录(封君)贵族的工作和生活的流水账。

    《春秋》怎么会是给贵族阅读的流水帐呢?它不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吗?(本来是有一本《尚书》比它还要早,但是这本书在西晋永嘉战乱中已经全部遗失了。)这就涉及到对于史书的认识了,有一句外国作家的名言集中体现了这一误解:“这个世界上的历史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写给皇太子看的,这是虚假的历史,而另一种历史是写给平民看的,这才是真实的历史。或许在欧洲诸国中确实有这种现象,但是在中国,历史从来都不是给平民看的。(大部头的国史都是官方修的,而这些都是存档入库,是不向民间传播的。而前朝修的一些史书,又因为各种原因,存世少,又真假难辩,所以传播量也不高。但是,自从司马迁写了《史记》以后,便开启了民间修史的大门,所以民间流传最广的历史资料,还是官员文人自费修的史书)尤其是在春秋时期,因为时代的局限性(贵族教育的残留,史书记录的格式化和史官固定化,史书对国君的教化和警示功能),导致《春秋》这部史书难免被烙上了“贵族阅读的流水账”这样的印记。

    而《春秋》这部书之所以能具备这样的总体特点,还是因为这部书有以下这两个属性。第一是流水账的记叙方式。这种记叙方式有几个明显的劣势,第一即叙事破裂(比如他记2017年,巴图鲁和邻居为了争夺地上的一毛钱打了一架。然后他在这篇文章就不写后续了,然后隔了十五篇文章,他又突然写了一段,巴图鲁因为重伤在医院医治无效,于今天死亡。这样的记叙就使人看不懂这部书究竟在记叙什么),第二叙事枯燥(如果不相信我说的可以去看看这本书。)。而正因为这部书语言的第一个属性从而衍生了它的第二个属性,教化性。

    当然这种教化主要是给君主和贵族的教化,实际上春秋时期的贵族教育还是比较严格的。当时社会上通行的教育标准就是通晓“六艺”(出自《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而这六艺中的“六书”中就有读经典,通晓经典的要求。那么,如果《春秋》这部书的语言是枯燥的,那么他是怎么有效行使教育功能的呢?其实这部书之所以能行使教育功能,与它的语言并没有很大的关系,主要还是价值观的问题。(难道学校教科书很有趣?)

    而这本书的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适合了当时的贵族教育,第一这本书的主题思想是宣扬礼乐文明,而礼乐文明是当时时代的主体文明。所以在思想上符合当时贵族的三观。第二这本书在一本正经的讲治国道理的同时,也揭露了乱臣贼子的罪恶。也正是因为如此,读这本书有利于震慑蠢蠢欲动的贵族,也有利于维护自己的统治,因此这本书是当时统治阶级进行贵族教育的教科书目。

    所以,综合这本书的以上特点,虽然这本书在语言上枯燥不耐读,在叙事上破碎不完整。而且最重要的是,这部书的教育作用也并不明显,最终传统的政治力量,也还是在封君和贵族的集体堕落下,从而被新兴的政治力量给完全取代了。但是这本书在史学上的价值还是很高的(主要是因为别国的史书被秦始皇一把火毁灭了,只有这保存了下来。),因此对历史感兴趣的读者还是应该看一看这本书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贵族阅读的流水帐——书评史书《春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qqhb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