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之道

作者: 心智研习录 | 来源:发表于2018-02-18 11:22 被阅读127次

    发现好多有趣的例子:

    一个才华与颜值俱佳的学霸,放着身边那么多清北校友没选,找了个一点不爱学习没思想没文化貌似还没读过大学的人结婚。

    一个特别理性计划的人,却总是找特感性浪漫不靠谱的人做朋友。

    一个特别追求快乐不想要痛苦的人,遇上老公抑郁,孩子是个4号……

    随便观察一下,就会发现身边总是有这些看起来很奇怪的搭配,刚强有力的跟懦弱温柔的,物欲淡泊的与声色犬马的,高雅的与粗俗的,随性的与端庄的,好人与恶人,付出者与索取者,控制者与依赖者……

    没必要神秘化地认为,这是上天要派一个跟你相反的来专门磨练你,这是你此生要修的功课,所以也就自我安慰式的认命吧。

    现实一点来解释,其实这都是自己选的,不过是潜意识层面选的,所以意识层面的自己并不明白。

    一个基本的心理原理是,所有的生命都在(无意识地)追求圆满。当人走向一个极端的时候,那潜意识层面,出于追求圆满的动力,必然会受另一极的吸引。而且自己越极端,那反方向的吸引力就越大。

    人们之所以选择了一个极端,必然是因为对另一极端不理解、不接受,甚至厌恶、鄙视、摒弃。那么问题就来了,一方面,在意识层面又特别鄙视讨厌对方,另一方面,在潜意识层面特别受另一极吸引,不知不觉不明不白就靠近了。大多相爱相杀的悲剧,由此产生,这是结构注定的命运。

    所以,我们首先要在意识层面理解这个原理,觉知到这种潜意识层面的动力。明白,选择任何一个极端,都是选择了一种不圆满,而生命底层的动力就是会拉着你趋向圆满。

    意识到这一点,对自己那些匪夷所思的选择后悔的,可以释怀了。对另一极的朋友、配偶、亲人特别看不惯的,其实首先要感谢他们,因为他们给了你体验圆满的机会。(但由于人们意识上没有明白觉知到这点,大多还是基于排斥厌恶的习性,而非接受理解学习对方,所以更多体验的是冲突排斥而非接纳融合)

    再让我们看看自己身边的人,反思一下哪些是看不惯的、无法接纳的,哪些是跟自己截然相反,就明白孔子所感慨的中庸是有多难了(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无论如何,我们都是有点偏的,无外乎就是多点或少点而已。

    只要是有一点偏,在生活中都会带来矛盾。在意识层面鄙视另外一个极端,但又潜意识层面受到其吸引,内在有意识和潜意识层面的不和谐,外在又有人际吸引跟排斥的不和谐。所以,不走中道,真的很难内外和谐。所以,儒家才强调中和之道。

    那还有一种做法,有人或许会说,既然生命是追求圆满的,那灵性真理都告诉我们了,生命本自具足,本来圆满,那我就告诫自己,我内在本来圆满,我很圆满,我不匮乏,我什么都不需要,这样我就不受任何一个极端的吸引了。

    这条道路呢,也许是一个顿悟式的法门,可能在少数上根利器身上走得通。但对很多人来说,这很容易是把别人证得的实相,当做了自己信奉的教条,把结果当手段,把喊口号当做工夫,恐怕也是走偏了些。毕竟,功夫不是靠听,还是要靠练出来的,顿悟也是不离渐修的。

    对大多数人来说,可能还是守中之路更稳健实操一点,发现自己哪些地方有点偏了,慢慢地拉回中道,一点一点的积累功夫。慢慢的就会发现,自己意识层面对另外一个极端没有那么不接受了,潜意识层面对另外一个极端也没有那么渴求了,自己就立在了中道上,而中之处,即是圆满。

    活成一个太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和之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qxb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