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组织与领导力发展
07“想”的对才能“做”的对

07“想”的对才能“做”的对

作者: 五福居主人 | 来源:发表于2022-08-02 12:46 被阅读0次

        做管理者大多都已经明白,管理管理就是管人、理事。在经理人管理经验交流会上,大家侃侃而谈的都能说到的提升绩效的本质就是“做正确的事、正确的做事”。然而知道这个道理,但往往也很难做到这个道理。现实中有太多的经理人做了很多事,但也未必创造出了业绩、达成了目标。有很多人采取了很多行动,却无法令其顺利开展,或者得出的答案经不起推敲。

        怎么知道自己做的是正确的事呢?如果说我们找到要去正确行动的事情,那根本是我们知道“正确行动”的基础是透彻理解要去解决的问题,并找到方法、路径、答案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依靠澄澈的思考能力。也就是说,要想找到“正确的事”,必须学会正确的“想事”。

        首先,想要知道“想”对了,就得知道什么是想的不对的情况。这中间最重要的就是看见自己的思维定式。很常见的思维定式障碍包括因果倒置、以及满足于普通解。这是比较初级思维定式需要在语言模式和逻辑思维上做突破训练。第二类思维定式包括依赖框架、范围适应、思考止于关键词、执着于初步假设。这样的思维定式最大的风险就在于将自己陷入两难窘境,卡死在问题漩涡中。第三类思维定式状态有忘记思考的初衷,偏重过程,失去独立思维几种情况。这类思维定式很容易陷入细节而失去了方向和核心。

        其次,想的“对”的效力在于想到了哪个层次。触达本质的思考才是“想的对”的方向。本质是什么,其实很难解释。字典中的解释是“事物本来的性质或者形状。事物赖以存在的性质、要素。因此本质是事物之所以成为事物的、极为重要的、基础的东西。但是问题发生都不是单一线条的,看不清本质的原因就是因为问题发生的复杂性,往往都是很多主体对象相互作用形成的局面。抓住问题的本质思考就是如何把这样一些要素都看见,不仅看见要素,还看见要素之间的影响关系,或说动力机制的过程。按照MIT的系统动力学说法,这些相关元素的集合,称之为“系统”。因此找到问题“本质”,就是看见“系统”中相互作用的要素、形态以及彼此之间的动力机制。

        第三,避免表面思考,需要学会了解并建构现象产生背后的“模式”。看清系统间要素,并看清要素之间的形态与作用关系,是澄澈思考的体现了。而往往这个时候,容易感受到的是乱麻。很多人的失败都是在这个感受中无法突破造成的。突破这个困局需要建构一个“模型化”思维方式。我们小学的时候都学着组装一些模型,车模啦、飞机模型啦之类的。组装的过程中就知道零部件,并且知道最后的样子。如果是一个能飞的、能动的模型,我们更需要知道找到驱动装置。了解并建构现象的模式,就是像画出这样一个模型图一样,看见组件中信息的输入、输出关系,以及这些输入、输出结果对目标来说是正向驱动、还是反向驱动。我们这里面可以看见这样的一个链条元素:”输入源“——“输出点”——“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影响者”。建立起这样一个模型,就成功了一半了。

        模式思考中,还需要注意的是系统元素间的立体性关系。即信息与元素之间有逻辑层次的不同深度。拿一个商业组织来说,很多经营问题,需要在不同层面的元素间建构不同的关系。如内部组织运营层面、产品生产层面、业界层等。不同层面代表不同类别的需求,动力机制会有所不同。

          动力机制的模式也有不同。考虑动力机制的时候,需要加入时间性因素,即不能脱离时间轴独立存在。这中间就会出现关键指标的运行趋势,有螺旋增长的、S型变动的,波动型的、有生命周期性的等等代表模式出现。

        第四,培养澄澈思考的习惯是一个值得持续投入努力的事情。澄澈思考是一个习惯。当这个习惯一旦养成的时候,人的思维就趋向了一个自动化的过程,对本质的理解、对系统与模式的经验都在这个习惯的养成中发生。这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需要刻意训练。

        以上四个内容,今后再分篇章进行整理然后再分享吧。对于经常处理复杂问题的高级经理人,每天遇到无数的事情,很多情况都不只是“想想”就能找到答案的。掌握“澄澈思考”的习惯,学会深度思考法,才能支持自己在创造业绩的旅程上披荆斩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07“想”的对才能“做”的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radw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