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篇有关读书的简文,文中有几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读书,复盘很重要”、“读书,要做读书笔记”、“以吃饭的态度读书”、“读书→消化→输出”、“选读、跳读、看序目”、“好书,读十遍以上”等等,觉得每句话都有道理。于是,我又想起了那套珍藏已久的《明朝那些事儿》。
在我所读过的所有书中,觉得《明朝那些事儿》这套书最有必要做读书笔记。因为书中涉及很多皇帝啊事件啊人物啊,一定要认真梳理一遍,才能在头脑中明晰起来。否则即使读了数遍以后,只要回忆起这段历史,头脑里依然像浆糊一般,糊里糊涂的,人物、事件多半要张冠李戴的。
《明朝那些事儿》这套书一共七册,分别是第一册洪武大帝;第二册万国来朝;第三册妖孽宫廷;第四册粉饰太平;第五册帝国飘摇;第六册日暮西山;第七册大结局。那么怎么写这个读书笔记呢。我想,首先得提纲挈领,把这套书的主要人物事件拎出来。于是,我先把这七册书的目录认真看一下,然后抄录下来,让大脑首先有一个总体印象。
接着回溯章节,从第一章“童年”开始,到第二章“灾难”。这两个章节主要写明太祖的童年,历经苦难。当时淮河流域正遭受瘟疫和旱灾。他的父母,还有大哥以及大哥长子都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饿死,而且没有棺椁寿衣坟地,最后,一个好心人给了他们一块可以埋葬亲人的地方。
读到这里,忽然想起前年去盱眙游玩,想看看明祖陵,因为景区正在修缮,所以没看成,至今想起来还觉得遗憾。据说,明祖陵是他的高祖曾祖祖父三代夫妻的坟墓,安徽凤阳的皇陵,是他父母的墓地,其中碑文由一文臣起草,辞藻华美,但情感嫌不足,于是明太祖亲自起草碑文。虽然是古文,寥寥数语,今日读来,犹让人不觉动容,痛彻心扉。
俄而天灾流行,眷属罹殃。皇考终于六十有四,皇妣五十有九而亡。
孟兄先死,合家守丧。田主德不我顾,呼叱昂昂,既不与地,邻里惆怅。
忽伊兄之慷慨,惠此黄壤。殡无棺椁,被体恶裳。浮掩三尺,奠何肴浆。
既葬之后,家道惶惶。仲兄少弱, 生计不张。孟嫂携幼,东归故乡。
值天无雨,遗蝗腾翔。里人缺食,草木为粮。予亦何有,心惊若狂。
乃与兄计,如何是常。兄云此去,各度凶荒。兄为我哭,为我兄伤。
皇天白日,泣断兄肠。兄弟异路,哀动遥苍。
《全明文》卷12
有时候,文言文更具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相形之下,白话文就显得有些苍白没有缺乏意蕴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