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抱残守缺

作者: 老都 | 来源:发表于2018-12-08 19:26 被阅读179次

    抱残守缺 bào cán shǒu quē 


    抱残守缺,初为“保残守缺”,与“墨守成规”有所区别。两者的共同点是思想保守,不求改进。区别在于墨守成规是固执地认为老的东西是正确的,而从思想上排斥新东西。抱残守缺是内心知道老的不如新的,却怕自己的利益受到威胁而不愿意承认新事物。

    该成语出自《汉书·刘歆传》:“犹欲抱残守缺,挟恐见破之私意,而无从善服义之公心。”

    典故:西汉文学家刘向之子刘歆在汉哀帝时任职骑都尉,奉车光禄大夫,他向汉哀帝建议委派专人研究《左传》,同行对此意见很大,他怒叱他们因循守旧,抱残守缺。最终因势单力薄,被同行排挤出京城,当了河内郡太守。

    《左传》在当时相较于其他史学,是具新观点、新思路的,其面对纷纭史实敢于秉笔直书,不虚美,不隐恶。这种新思想必然会给当时社会注入新活力,却也给当时的守旧势力带来了危机感,于是,他们理所当然会予以排斥。

    放眼当今社会,这种抱残守缺的思想也无所不在。当要以牺牲当前利益为代价去行使有利于长远发展的革新举措时,一些既得利益者们就会形成一种势力抱团反抗。像极了人体的“抗体效应”。就个人来讲,对待所遇之事,难免也会存在这种思想,惰性是人的天性之一,即便是相对具有高尚品德的人。就看领悟“取舍”的慧根深浅了。

    成语典故|退避三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成语典故|抱残守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rfc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