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喜欢上了一句话:其实,每一个人都是带着偏见来看待这个世界的,如果一个人对这个世界没有偏见,那么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本身对这个世界就没有看待的方式。
曾经看到过一个在上海做自媒体同事的文章,文章引用了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的一个非常著名的15分钟定律:在互联网的世界里,每个人都可能在15分钟内出名,每个人都可能会持续出名15分钟。
在这个信息高度密集的时代里,每天都有海量的信息产生在网络的世界当中,一个个爆炸性的消息不断的轰炸着每一个人的眼球,刺激着大多数人的神经。
同样的,也存在着很多创作者,希望利用互联网无远弗届的优势,来分享并传播自己的观点,或是为了能够在某一个短短的15分钟内,声名远扬,或是想要通过互动,渴望引发某种思想上的碰撞以及共鸣。
记得有一次,与一个很有思想的创业者去聊天,他问到了我这样一个问题:你为什么想要去写一些东西?现在对于你来说还有比较多的时间去写一些东西,可是以后如果要是有女朋友、结婚生了孩子之后,你还想过要持续的去写作吗?
提问力,真的是一个很好的反思方式?它可以让你进入到一种更加深层次的一种思考状态当中,就像是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的去探究驱动你去坚持做一件事情的根本因素究竟是什么?就像那位企业家所说的一样:坚持花很多时间做一件事很久,如果没有核心驱动的因素,本身就是一件很不靠谱的事情。
现在再重新的思考一下这个问题,也许在十三邀当中,找到了我想要的答案。
01、蛤蟆的油:功利外表下的自我认知。
相信很多人都曾了解过这个故事:相传在日本的民间深山当中,有一种特别的蛤蟆,它和同类相比,不仅外表更丑,而且还多长了几条腿。人们抓到它之后,将其放到镜子面前,蛤蟆一看到自己丑陋不堪的外表,不禁吓出一身的油。这种油,同样也是民间用来治疗烫伤烧伤的一种珍贵的药材。
而《蛤蟆的油》的作者黑泽明,是日本著名的导演艺术家所著,作者晚年回首往事,自喻是一只站在镜子前面的蛤蟆,发现自己从前的种种不堪——不禁吓出了一身油,而这油的结晶,就是这部《蛤蟆的油》这本书。
知乎里有一个非常值得令人深思的问题:你是从什么时候发现原来自己也是一个渣男(渣女)的?
大多数的时候,几乎每一个人都以为自己是很好的那种,知性、大方、懂的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可是如果仔细认真的回想自己之前做过的一些事情,难道真的是这样的吗?
写作有的时候,本身也是一面镜子,不时的看看镜子当中的那个自己,原来是那么的丑陋,然后不禁的再一次吓出了一身的油。在即将终老的时候,发现原来自己的一生吓出了这么多的油。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