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流浪就是用脚步去丈量世界,看着大地一步一步的被甩在身后,身旁的风景不断地变换;也有人说:身体的流浪只是一种修行,是对心的锤炼,如果心无所依,那么不论你的身体在什么地方,你都在流浪。
其实,人生就是一场流浪。
当我们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开始,我们就开始了一场关于生命的旅程。在这一场单程旅途中,我们有过梦想,有过奋斗的动力,也有过迷惘,更有过失落。我们走在跟别人不断交错的旅途线上,我们得到过,也失去过,我们遇到过,也擦肩过。
当我们失意的时候,我们会感到无比的痛苦、无比的迷茫,不知道何去何从,感到心无所依。我们走在大街上,会看到一张张灿烂的笑脸,可那一张张的笑脸却会无情的刺痛着我们。每当这样的时刻,我们总会觉得整个世界都好像跟自己没有关系,自己就是被这个社会所抛弃的一个可怜人。失魂落魄的流浪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的各个角落,感受不到温暖和人情;或者走在高山荒原,感受着凄然的景色,契合着自己的思想和心境。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越来越找不到真正的自己了,我们只是一具被浊流侵蚀着的肉体,流浪在这里或者那里。
其实不光是如今的我们找不到方向,崇高如诗仙李白,又何曾在那争权夺利的年代实现自己的夙愿。
“李花怒放一树白”,其父李客期盼着儿子高雅脱俗,然李白却志存高远,从江油到峨眉,从峨眉到长安,一路前行。他有着自己的梦想、自己的世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我不知道他是随月俯瞰着天府之国还是随着蜀江江水开始了自己无尽的旅途。
李白狂放不羁,“天子呼来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明知“举杯消愁愁更愁”,却依旧捉杯尽欢,哪怕是天子也不在眼中,“贵妃调羹”“力士脱靴”似乎更不值一提了。
有了半江渔火,自有半江忧愁,李白总是给我们一派狂放的印象,可是谁又曾真切的体会到他的孤苦寂寞,“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首诗能让人深切的感受到李白的豪放,可是细细品味,这里边的李白该是有多么寂寞,多么孤独。不见得他就真的那么愿意举杯邀月,或许这只是无人相陪的无奈之举,故作豪放罢了。
我不知道李白是否真的找到了自己世界中那个最适合的归宿和殿堂,或许他的身体一直流浪在世间,而心,却在自己的世界里进行着那无尽的追逐。“捉月而亡”或许是李白最浪漫的死亡方式,否则,我们谁也猜不到他的结果会是怎么样的。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杜甫一语道破了李白的艰难处境,可是杜甫自己又何尝比李白处境稍好?
相比李白,杜甫一生才真正的哀苦。满腔报国志,支笔无处投,“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哪怕杜甫身处困苦,却依然心怀天下,“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他自有饥儿老妻,虽是钱粮不足,无以果腹,却依然想着因乱受苦的大众黎民。相比李白的飘逸潇洒,杜甫的心怀更加让我折服。
只是,这般胸怀天下的人却终究难得善终,杜甫晚年常寄人篱下,老来思乡,却辗转千里难以归家,“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困逝于随时都能洪流湮没的一叶扁舟之上,可悲可叹,可敬可感!
相比于两位先贤,如今的我们奔走在大江南北,追名逐利,或因生计,或为情感。可是我们很多的人终归是失了自我,这现实、这社会不断地在浸染着我们的灵魂,让我们形如走肉,不知来处,难明归途。可是我们生来、死去,终归不带来也不带走,我们纯洁的来,亦将无知的往。
生命只不过是一段旅程,一场流浪,我们来来去去,不带来一丝污秽,亦不带走一丝沉浊。红尘滚滚,炼人更炼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