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的记忆

作者: 吉润 | 来源:发表于2019-08-09 21:31 被阅读0次

一年多了,或者应该说是两年,每每念及,我始终难以平复。记忆或许不那么清晰,却是那么的深刻,只镌在我单薄的心上,无法覆盖。我重新拾起未完的篇章,希望重构那些深处的滴点,拙劣的言语,只是语言规则的早产儿,我不敢说解读,只得独自呢喃,不给别人,只弥补着自己的心愿。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哲学的总结,我不敢排斥,因为这就是本质。我从荆楚走到关中,从西安走进延安,直到走上那黄土高原,变化的不仅是岁月,也有思想,我不能说成是成熟,因为我无法定义“成熟”的含义。那是延安之行,我真正看到了延安,也看到了陕北,真实,我不知道,我唯有万千感慨,展露着外乡的人们如何走进自己的根源。

虚无黄沙·漫眼绿

“北风呼啸,漫卷黄沙”这是我想象中的陕北:巨大的沟壑、无垠的黄土、漫天的风尘、留下的只是光秃秃的塬上传来久远的《信天游》。

因而在去延安之前我就做好了十足的心里准备,想着要用坦然的心来面对贫瘠而空旷的黄土。可是当汽车驶出铜川,驰进陕北,面对车窗外的一路风景,我着实吃惊不小,甚至是惊叹不已。

高速路两旁,绿草如茵,温柔的偎依在两侧的土坡;不远处的山坡,垒成层层梯田,被绿绿的草色划分成矩形,华叶如盖的苹果树,诉说着希望。

黄土沟壑亦现,只不过围着生命的围裙。突兀的黄土山峰,骨骼健硕,展现这陕北的豪情;婉转平坦的黄土塬,在沟壑相间里流露出一份坦荡。

是有窑洞点缀在土山之间,这是我平生第一次所见真正的窑洞,那么朴实、那么亲切却又那么厚重、那么充满生机,这是陕北的家,走过千百年风雨的家,寄居着中华民族的魂灵,孕育着炎黄子孙的梦。

隔着玻璃,可以展望,难以触及。仅是相望的幕幕,足以澄澈的清除曾经或许已经埋下深根的幻忆,那是我的偏见,那是我的无知,陕北存在的不是人们道听途说的颓然,陕北依然矍铄,焕发光彩,满是生机。

千年故地·炎黄根基

随车至黄陵,匐倒于祖先之冢。偌大陵山,葱茏悠悠,高堂亭宇,气势恢宏,千年古木,葱茏不休,华叶如盖,生似吾宗。焚香袅袅,虔诚祭祖,天佑华夏,屹立雄东。

浩荡的阶梯引领我们步步向上,就在我们匍匐的脚下,印上的是炎黄后裔坚定的步伐。

我没有停顿欣赏,哪怕两畔全是美景。我知道如此茂盛的苍松,印证着什么,我不敢轻易观望,肩上负着的东西不容我东张西盼。

行至山腰,豁然开朗,轩辕古庙,辉映地天。偌大的气势,也只有几千年的岁月才能积淀,文明的传承愈显得土地的深厚。

座座字碑,依稀的虽说着绵延的辉煌,披甲的古柏还是挺立着千年的身躯,我站在门口,望着庙前那座轩辕桥,也许是因为它,才有了中华难关苦劫的度过。

拾级而上,终至桥山顶。武帝建造的仙台,已经长满了青翠,那无限的生机,根就在旁边的青冢。那就是,皇帝的“衣冠冢”,历经了五千年的风霜,依旧圆满雄伟,生机勃发。焚香圈圈,缱绻了子孙永恒的怀念,坚强古柏,挺直了炎黄不弯的脊梁。我上了一炷香,跪倒在祭台,空白了对陕北所有的成见,也空白了对现在中国一切的认知,剩下的,只等待着我去填补。

陕北依旧厚重,继承着中华的传说,我没见黄沙,没见荒漠,我见到了沮水,流躺着桥山的生机,穿过了许多的山坳。

宝塔不在清凉山

终于走到了延安,我是如此的期盼。

车经过南泥湾,我试图寻找曾经的兴旺,留给我眼睛的,只是几排窑洞,还有两边略显突兀的山包,摇摆着不大的青松。“江南”不再,也不是曾经的花香,依旧的黄土,留着几丝灰黑,怕是为了提醒渐行渐远的往昔,只可惜,他们再也没有来过。

为了不错过第一眼的宝塔,我把头倚在车窗,透着玻璃望着外面,现在还能想起这还是多谢某人所赐,座位啊做为。

宝塔的顶端是一霎那出现的,来不及心理准备,在宏大的愿景里猛然出现,只是显得有些小家子气,毕竟不能与那些大寺大佛相比。

山也不大,上面生长着些许树木,远处看去有些浅绿的应该是草,丝毫之间,依稀可以看见土色,不由得想起开始脱发的老人头,天空白云映日,可能在笑我的无知。

车没有在宝塔山下停,直接去了清凉山,因为时间的紧促,也没有登上宝塔的机会,就如此一面,就解开了我与它之间的缘分,留一份念想,比真实来的美好,也留得更久。

新闻纪念馆,依山而建,甚是宏伟,只是离开它本来的位置,剩下山上清凉,却也了了山名本意。门是侧对干涸的延河,正对前面的街道,车刚好可以驶来。

作为新闻的后辈,自然须怀敬仰的心态,当踏进大门的一刻,就准备着让革命的精神,灌顶入心。从一个懵懂的孩子,步进新闻的领域,本身就是一个偶然,却又在一个突然的下午,来到中国新闻的圣地,这或许就是注定,我不能违背,决心在顺着路走着,不管是握着笔还是捧着书。小心翼翼,生怕冒犯先辈的圣洁,站在主席的相前,我不知道该如何参拜。

器具装备都还在,件件陈列在玻璃的柜里,附着解说的文字,给我们构画它们当年的英姿,当年的它们以黄土油灯为伴,排出“万众瞩目清凉山”的气魄,就是这模型般的窑洞还是闪现着原有的光辉,是在我的眼里。

还有保存报纸的印象,用过的笔和用过的马刀一样摆放,我精神游离,走来走去,不知该怎样看它们,欣赏?或是把玩?我渴望接受灵魂的洗礼,放空自己,却不知道入口在哪里,只听见解说的声音里面夹杂着欢笑,如梦如幻。

如宝塔山一般,我没有机会登山清凉山,山下看上山的道路很好看,一折一褶的,包含的岁月应该很多,不然也不至于露出如棉絮水泥画案,至于更远的地方或者说是尽头,我看不到,不知延伸到哪里。

宝塔不在清凉山上嘛,山上的是寺庙,供奉用的,对面的才是宝塔,当年天下奔赴的宝塔,延河就在他们的身边流过,没有了水,河道还在。

记忆是没有断续,可是文字断了,断在了杨家岭,也断在了枣园,不敢继续往下写,害怕没有回来的车,等到晚上,天就黑了,在延安,我没有地方可以留宿。

相关文章

  • 延安的记忆

    一年多了,或者应该说是两年,每每念及,我始终难以平复。记忆或许不那么清晰,却是那么的深刻,只镌在我单薄的心上,无法...

  • 延安-革命的记忆

    这里写满了革命的历史痕迹,更充满了革命的光荣色彩。让每一个来过的人都记得这个地方,延安…… 这里是延安王家坪旧址站...

  • 陕西之旅(二)延安圣地大剧院

    《延安保育院》,红色记忆的传承。他是一个感人的革命故事。我和爸爸来到延安圣地大剧院来观看《延安保\育院》...

  • 记忆里的延安

    致张思德 29岁的你,永远29岁 从未离开过我们一时一刻 你把自己忘了 忘在枪林弹雨中 忘在延安土石路上 甚至忘在...

  • 【骑行延安】03 延安精神永放光芒

    【骑行延安】03 延安精神永放光芒 延安是童年时温馨的记忆。小时候看革命电影,每当出现宝塔山时,我都会感到温馨与美...

  • 《国家记忆》之“延安岁月”

    这期节目里的内容早已耳熟能详,写点别的吧。 最喜欢看纪录片里的周总理,抗战时期的周总理是多么的年轻帅气啊!浓浓的眉...

  • 闲云时光之延安记忆

    在茫茫人海里,人就像是一条游在江湖的鱼,一路过去,其实充满了陌生与孤独。那些熙熙攘攘的路人,即使摩肩接踵,...

  • 时代的启迪——我学延安精神

    延安在我的记忆中是教科书里的地方,是革命的圣城,它一直让我觉得遥远而又向往。因此这次能来延安我感到兴奋而激...

  • <<延安,延安>>

    延安三日,给我带来两方面的震撼,一个是视觉的,另一个是精神的,均让我的内心对延安生出无限的膜拜之情。 想当初,中国...

  • 七绝.恋延安

    延安路上行人走, 延安泽东走泥湾。 秋风起恋延安路, 秋雨落恋延安路。 延安路上不平凡, 延安路上艰难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延安的记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rpkj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