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刘邦造反前,担任的是泗水亭亭长,也就是秦帝国最基层的公务员,他手下有上百流氓。
在秦二世元年,陈胜吴广起义的时候,刘邦已经至少39岁了。当时他和吕雉结婚没几年,在前一年刚刚生下一个儿子。
这也是他们夫妻唯一的儿子。
刘邦的前半生过得很自在,虽然有亭长的职位,但他更接近一个街头混混,贪酒好色,还喜欢戏弄自己的同事。萧何早年曾经说他“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意思是“刘老三喜欢说大话,真正做事儿不太靠谱。”
在《史记·高祖本纪》中,刘邦几乎从未独立筹划过什么重要事件,去掉神话传说之后,最多的情节是“从其计”。他自己也总结说,成功的关键是能团结那些绝顶聪明的人,让他们发挥各自的作用。
虽然萧何口头嫌弃过刘邦,但两个人其实很要好。在他们起事前,有一次刘邦要去咸阳出差,其他同事都随三百钱的份子,只有萧何随了五百钱。刘邦一直记着这件事,到后来论功行赏,他多封给萧何两千户食邑,以酬谢当年多赠的两百钱。
创业阶段的刘邦就是一位非常理想的主公:愿意听从你的合理建议,对利益分配也很大方。
2、白登山之围。话说,公元前200年,刚刚当上皇帝的汉高祖刘邦,就被匈奴的几十万大军包围在了白登山七天七夜。
过去讲这段历史,有很戏剧性的讲法,说刘邦派陈平给单于的老婆行贿。还威胁单于老婆说,我们南边美女多啊,你们单于要是打赢了,看见那么多美女,单于还会要你吗?这招奏效,单于老婆主动劝单于放过了刘邦。
这个很明显是后来人脑补的。为啥?就是我们前面讲的,游牧民族不要土地,也不要刘邦的命,他们要的就是钱。刘邦贿赂单于的老婆,只要这笔钱足够大,其实直接贿赂单于本人,效果也是差不多的。人家要是要撤军的,人家本来就是奔着钱来的嘛。
3、刘邦和项羽大战的时候,有一次,项羽将刘邦的父亲五花大绑于一块大木板上,下置腾腾烧热的油锅,对着刘邦喊到:“速速投降,否则即刻烹食太公。”刘邦若无其事地回答:“你我曾是结拜兄弟,我的父亲也是你的父亲,若真要煮来吃,也请分我一杯羹。”项羽大怒 ,准备烹食。一旁的项伯出面劝阻说:“将军这样做是没有用的,刘邦志在天下,绝不会顾及自己的家人的。”
4、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刘邦的这几件事情,反映了一个草根皇帝一些特质。你觉得他身上还有什么故事,什么特点指的分享的,可以留言给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