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就是时间,效率就是生命,效率就是竞争力,效率就是护城河!
1.目的
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帮助你摆脱拖延,重回专注,找回久违的自信!
很多人很多时候很烦!感觉自己也很忙啊!但工作总是做不好!很多事总是到了最后一天才想起来抱佛脚,自然效果很差,被领导批评等等!认真学习本文,并投入实践会让您从容很多,逐渐打破拖延的恶性循环,构建久违的自信。
2.分析
在谈今天的方法之前我们一起分析一下拖延的原因,一般情况下拖延由这三方面原因造成的(假如你不是也没关系):
(1)因任务琐碎繁重而焦虑,怕失败;
很多朋友踏入职场,工作角色意识还没由建立或者说学生角色意识还没有蜕尽,接踵而来的买房,买车、结婚、生子,一下子多了好多角色在我们头上,我们是是父亲(母亲)、是丈夫(妻子)、是孝顺的孩子、房奴、是车奴、是职场小白等等,每个角色都对应着铺天盖地的的事情等着我们去解决,好像少了我们世界都要停转,一天到晚忙到体力透支,后头一看,这都忙的啥啊!焦虑感逐日增加,又没有办法化解,日积月累就产生了害怕情绪,怕失败,怕做不好,这时候大脑就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别做,拖下去,还编好了理由,到时候就自责一下,我早做好了!这样一个拖延的闭环就形成了,一个非常稳定的闭环。
(2)经不住手机、游戏的诱惑,易分心;
这种情况,准确讲应该是时代特征,在今天这个时代,信息爆炸,斗音一刷凌晨以后了,游戏一玩上班都迟到了!想把手机放下来好难!这是通病,甚至低头族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这种拖延的本质是逃避,手机消磨我们的意志,一遇到困难就能在手机中找到温暖的感觉,久而久之就是一种依赖(亲身体会),甚至有人提出人与机器的共生的概念,这也很难说。
(3)对工作、自身状态的错误预估。
最后一种情况,其实是一种失落感的堆积形成的恶性循环,起因就是低估了困难或者高估了自己,所以对新计划大家千万不要抱太大的期望,我曾经是一个非常爱做计划的人,甚至年初就想把一年所有的时间都贴上标签,按计划执行,这是非常错误的,俗话讲计划赶不上变化,回头再看自己的那些计划都觉得可笑,这时候有很多朋友就会有很强烈的自责心理,时不时就扪心自问为什么我计划好了没做或者晚了那么久才做呢?或者高估了自己,总做跟自己能力不匹配的事情,例如一个富太太,因为早早嫁给了富豪,没有完成学业,她的梦想就是学好英语然后出国留学,所以就去开放大学选课,选来选去,选了高级语言学(英语),最后就不了了之了,因为没有基础,翻开课本就跟天书差不多,她就被挫败感当头一棒,多次尝试都很沮丧,以后对于新的尝试就是有抵触和害怕的情绪,就会拖延,最好拖到放弃,他们内心这个时候是渴求自己放弃的!
3.办法
哈哈,大家听了我的分析时不时惊出一身冷汗,条条都中,拖延是一个恶性循环,大家都知道凡是已经形成循环的事情或者习惯是很难改变的,但也不是没有办法。毕竟办法总是比问题多的嘛!
我总结的解决办法就是:在最佳状态做最难最重要的任务。
看到这里,你心里一定是嗤之以鼻的,甚至有点摸不着头脑,其实治疗(请注意我用了治疗这个词)拖延的最好办法就是培树自信,你还记得完成一项重要任务的成就感吗,你还记得第一次自己完成一件手工艺品的欣喜若狂吗,你还记得自己写了第一个软件时候的喜悦自豪吗!
武器就在这里,当你有了正向的循环,恶性的循环就会被打破,而正向的循环的钥匙就是找回那种自信的感觉!最核心的地方就是要在最佳的状态做最难最重要的任务,这样才能最大激起你成功的愉悦感。最佳的状态下还做不成功,那就不是你的问题了,那就是问题太难了,远超出你的能力范围,这时候你需要的做得就是找领导要帮助了,同时,这个时候我们心理也是平和的,不会自责的,因为我们努力了,还做不到我们有什么办法,这就是尽人事听天命。
只是有这些宏观逻辑,还是不够的!下面我就跟大家谈谈套路的事!
4.套路
上边谈到办法的时候,我们提到一个核心关键词就是最佳状态,这样衍生出一下三个问题,对应的就是三件事,所有的套路都是要落实到具体的事情上的。那三个问题呢?
(1)如何找到最佳状态
(2)如何快速进入最佳状态
(3)如何处理最难最重要的任务
首先我们就谈谈找最佳状态的事,就教你一个套路,就够用了。今天是数据时代,其实我们做很多事情的时候的往往忽略了自己,也很难有一个量化的概念,这时候我们就需要用一些工具来帮助我们做一些时间记录!使用时间记录坚持一段时间可以让我们更清晰的看清自己什么时候效率最高。当然效率最高的时候就是你的最佳状态。在苹果系统中推荐使用atimelogger2这款软件,安卓系统推荐使用爱今天这款应用。
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只记录重要的事情而非事无巨细;二是一定要精确到分钟,记录的太粗就失去了意义。
谈完如何找最佳状态,接下来我们谈谈如何快速进入最佳状态,谈到这里让我想到初中物理的一个知识点,就是摩擦力的变化曲线,在我们拉动一个物体移动的过程中,是这么一个曲线,随着我们加大拉力摩擦力也会变大,达到峰值后,也就是达到最大静摩擦力后物体开始移动,移动时候的摩擦力小于最大静摩擦力。
摩擦力变化示意图我们进入最佳状态的过程就像拉物体运动的过程是一样的,所以我们介绍给大家的套路就是忍你十分钟,忍你十分钟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看着那个最难的问题,我们踌躇我们彷徨,我们想拖,我们想去玩游戏,我们想去刷朋友圈,这时候你就我我给你这个套路,忍你十分钟,咬牙坚持十分钟,十分钟后还想逃避或者拖延就逃避吧!不过往往忍你十分钟的这个套路就帮你度过了最艰难的启动阶段,进入状态后,你发现柳暗花明又一村,高效工作了一个小时!
在这里还一个套路不一定保险,再分享几个增益buff,第一个小睡,很多研究都表明小憩可以有效改善大脑的工作状态,所以适当的时候小睡一下非常有必要,比如我每天中午都会休息一小会,哪怕爬个十分八分就行,切记不要睡太久,超过25分钟容易进入深度睡眠,深度睡眠每个人都有周期,而且时间比较长,深度睡眠被打断,会非常困得;第二个增益buff就是洗澡,洗澡有时候是一种很重要的心理暗示,洗去不只是灰尘还又内心的焦虑、压力等等;第三个增益buff是运动,这就不展开说了;最后一个是音乐,这个音乐可不是让你全程听音乐,而是进入之前来一段你喜欢的音乐可以更快平复你心情减少助力。
哈哈,可能你已经看累了吧,没事,你喝杯茶我们最后一起谈一谈如何干这个事,有很多关于这方面的论述,我今天给大家讲的就是最简单有效直接的方法就是巴菲特的两列清单法。
(下面内容来自简书整理侵权告删)
迈克·弗林特(Mike Flint)已经做了巴菲特十年以上的私人机长。(他还给四位美国总统做过飞机师)弗林特曾透露,当时巴菲特要求他通过三步法,其实就是巴菲特教他如何区分事业重点。
这个方法分 3 个步骤:
步骤1:巴菲特要求他写下前 25 个的职业目标。所以,弗林特花了一些时间把它们写下来。(注意:你也可以以更短的时间里完成这个练习,譬如记下你要在本周完成的前 25 项任务)
步骤2:巴菲特要求他回顾清单,并列出他最重要的前 5 项。再次,弗林特花了一些时间检查了清单,最终决定了他最重要的 5 个目标。(注意:如果你在家中正在看这篇文章的话,请立即暂停,然后执行前两个步骤,然后再转到步骤3)
步骤3:这时候他有两个清单。他圈出的 5 个目标,分在 A 列,他没有圈起来的 20 个目标在 B 列。
弗林特确认了他先开始前 5 个目标。接着,巴菲特问他关于 B 列目标的问题,「那你没有圈出来的那些目标应该怎么办?」
弗林特回答说:「嗯,前 5 个是我的重点目标,而另外 20 个等到 A 列做完了再做。他们也很重要,所以我会按照我认为合适的方式去完成。他们并不紧急,但我一有时间就马上去做这些事情。」
巴菲特摇头说:「不!你完全搞错了。那些没有被你圈起来的、在第二列清单的目标,应该成为你「尽可能避免去做」的目标。不管什么情况,这些事都不能占用你任何的时间精力,直到你把第一列的 5 个目标完成。」
这就是巴菲特的「两列清单法」,一列是你的 to do list,一列是你「尽可能避免去做」的清单(Avoid at all cost list)。
你的每一个行动都有成本,即使你不做的事情也不是说没有成本的。因为相比更重要的事情,他们还会花费你的时间、精力和空间。大多数人往往在不同的任务中转换,而不是真正地采取行动。
所以巴菲特这个「两列清单法」真正厉害的在于从 25 个目标中找出最重要的 5 个,因为这 5 个对你切切实实地是最重要的。与这 5 个目标相比,其他都是让你分心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