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的意义(三)

作者: 曼珠沙桦 | 来源:发表于2022-01-27 11:18 被阅读0次

    日更的思考仍在继续,有一位我很欣赏的简友建议说,不妨把思考集中于一个点上。我觉得很有道理,与其漫无边际的胡思乱想,胡说乱写,不如集中于一个焦点上,做深一点的思考。今天就来聊日更的一个方面,我们日更是更了些什么。

    首先从文字的属性说起。

    文字是一种抽象的归纳,像“猫”只有一个字,但是你知道猫有多少种吗?不同大小、品种、花色、年龄的猫都被一个字统称合并了,这样的好处是简洁,坏处是牺牲了特色和多样性。

    文字还有丰富的延展性,像“雪”在汉字里只有一个字,但是据说生活在北极的爱斯基摩人在他们的语言里,用来形容或描述雪的单词多达50个。也许不像汉字这样简洁,但是每一个词汇都对应着一个场景,就有了特色鲜明和多样的特征。

    这不难理解,在人的进化过程中,文字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承担着沟通、传播、记录、表达等多重作用,具有工具和文化的双重属性,在工具层面,越来越高效是其发展的逻辑,为了达到这种效果就会只保留核心信息而牺牲了具体细节;在文化层面,每一个时代都有着独特的语言体系和新的词汇出现,文字做为时代和生活的附产品紧扣现实,在人的不断创造和传播下,达到体现思想的作用。

    来简书写作的人,大概多半是文字的跟随者,文学的仰慕者,至少在某个时期深深地被文字所打动和吸引。

    来简书写作的人,会不会都有着同一个妄念,用文字留下自己曾经来过这世界的痕迹,希望在离开人世后的日子,还会有后来人读到自己的文字。

    日更更的是什么呢?是文字吗?

    一个一个的文字像是原子,不能再细分到更小的单元。

    一个一个的文字像是砖头,组成了风格不同的建筑,或富丽堂皇如欧州皇宫,或精致小巧如江南亭榭,或粗糙俗气如商品楼盘。

    一个一个的文字像是音符,只是排列组合的不同,便有了无数歌曲,或高亢激昂的秦腔,或清秀婉转的黄梅戏,或舒舒缓缓的小夜曲,或让人一跃而起的命运交响曲。

    一个一个的文字像是人,集合在一起便有了不同的气象,活泼泼的幼稚园小朋友、美丽优雅的空中小姐、芳华绝代的舞蹈艺术团、英姿飒爽的军人。

    日更更的是什么?是内容吗?

    拆开看所有的文章,都只是一些文字而已,而决定不同的,是如何来组合,如何来连结,如何让字里行间充满内容,如何让整体产生意义。

    而我们究竟能写些什么出来?以同样的文字,构建出什么样的结构,呈现出什么样的画面,引发出什么样的思考,召唤出什么样的感觉?

    我们好像是一个造物主,用文字营造一个独属于自己的世界,这个世界里我拥有无穷无尽的力量,无法无天的能力,凭空创造一些人出来,用想像构造不同风光做为背景,让他们在这里行动、对话、快乐或悲伤,这种感觉真令人迷醉。

    我们终究写不出超越自己认知和经验的东西,就像让一个一生养尊处优的贵妇人想像一个将一生捆绑在田间地头的农夫的想法和行为,让一个一生没有走出小镇贫穷主妇想像在三星米其林餐厅吃饭时菜品的精美和食物的口感。即使是写出了古典最高艺术水平代表的小说《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在写上流富贵人家的衣食住行、逢年过节、赏花吟诗时行云流水,似有无尽的才情可以挥霍,却并没有多少对底层的农夫走卒生活的涉及,因为这在他的生活经历之外,所以常常一笔带过。

    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只能写自己,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所悟。

    我们只能直接写自己,或者让自己附着于另外的人之上,让其代为发声。

    日更更的是什么?是期待吗?

    日更如果只为了自嗨,显然动力不足,虽然追求成为更好的自己是个不错的动力,但是相比于被看见就显得单薄了。

    春秋时期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流传至今,能够经过时间的筛选流传的故事里一定是包含着普适的智慧,是为大众所认可的潜在心理需求。这个故事的核心就是,即使拥有再高明的技巧,如果没有一个人能够懂得和欣赏,那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而日更的文字,不也像是伯牙弹出的琴声一样,在等着子期的懂得吗?

    我们发出去一个信息,对方回应欢喜也好否定也好,总有一个回应,而无回应之地则是令人绝望。

    我们日更的文字,不也是向简书这片文字的汪洋大海里扔进了一颗小石头,期待泛起一些涟漪吗?

    至此,这个关于对日更的思考已经完结,虽然用了三篇的笔墨,仍有不同的侧重。第一天是对于日更形式的反思,侧重于思考是否要放弃;第二天是对日更题材的纠结,在纠结中又找到了广泛的选择;第三天是对日更内容的细分,从一个一个的字到表达的整体分级考量,最后用期待来升华,已经找到了最终的答案。

    我最终的答案是,日更的意义是期待, 这种期待同时指向自己和他人。

    指向自己的是,期待自己能成为更好的表达者,能用文字更加准确而优美地表达自己。

    指向他人的是,期待自己的文字能被他人所看见,产生回应,这种回应不仅仅是认可和欣赏,还应该包括提出不足和其他见解。

    我们像是一群盲人在摸着生活的大象,每个人只能摸到其中的一点,而当我欣喜地说,“生活像条绳子”时,最好是有人回应,“真的吗?我这里是像柱子。”那我会非常欢喜地走到他身边,和他的手一起,感受一下柱子形状的生活。

    我想,这就是日更的意义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日更的意义(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saoh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