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工作之后,除了签名,就很少有手写文字交于他人的场合。
读书时,写作业为了速度,字迹常常颇为潦草。常借我作业参考的人,因此专门琢磨了我的书写规律。每每有新借我作业者不知我所写是何,便会去求教他。时间久了,这借作业参考的事情都有了“总代”“分销”。找我借作业参考者少了许多,全跑到“总代”那里参考起了作业。
虽然写作业常常用行草,但是写信给朋友必定用公正的正楷。许是因为常常潦草惯了,不习惯正楷的写法,又因喜欢用铅笔写信,所以当时写一封信下来,手指疼痛,皆因手法不对,用力过猛。不过字迹却是清晰公正,偶有朋友回信中还会夸奖一二。但我自知,这写信是苦力活,一月一二封足矣。
记得当初每次考试前,老师叮嘱,字迹清晰,切勿潦草,批卷有印象分。当时总会想凭什么我写对而老师因字迹而扣分。后来做研究生,帮导师批改本科生考卷,真切感受了字迹对阅卷者的心态影响。
见字如面。虽然现在我们这个时代,少了许多手写信息的场合,但我依然会在仅有的场合去观察他人的字迹。汉字的独特让我们的书写方法成为了一种艺术,虽然这是一个键盘输入的时代,还是希望有更多的人能保留书写的爱好,让每个字都可以有更多鲜活的不同的样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