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28(静心而论1500):《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打卡第二十九天:
咨询效果评估(2)——咨询关系的匹配与转介处理
心理咨询是咨询师的职业活动,应该体现出让方满意的咨询效果;为更好的体现咨询效果,咨询关系的匹配是非常重要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9153328/2426f586001b4121.png)
其工作程序是:
一、要选择合适的咨询对象。在现实咨询工作中,并不是所有的求助者都适合咨询,也不是适合咨询的求助者,都适合于每一位咨询师,求助者的个人因素可能直接影响咨询效果,双方之间存在着互相选择的问题,就是属于咨询关系是否匹配的问题。
一般来说,适宜的求助者应具备以下8个方面的条件:动机正确、人格正常、信任度高、行动自觉、匹配性好、智力正常、年龄适宜、内容合适。并不是所有与心理有关的问题,都属于心理咨询范围,需要将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结合起来一块考虑;心因性疾病、神经症、行为障碍、心身疾病等都属于心理咨询的范围,尤其是是否心理应激有关的各种适应不良、情绪调节,心理教育与发展等内容更适应心理咨询。
二、判断求助者是否适宜自己咨询。比如欠缺型、忌讳型、冲突型,就是属于三类不相适宜情况。
三、如果是咨询关系不匹配时,可以进行主动调整,调整咨询关系的匹配程度,在无法实现匹配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转介。转介在咨询过程中是经常可以遇到的问题,是一种正常的事情,是职业所允许的。
四、在转介时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注意事项:1.应当事先征求求助者的意见并说明理由;2.咨询师应该向求助者介绍新咨询师的基本情况,尤其是其专业特长;3.在转介时可向新的咨询师详细的介绍求助者的情况,提供自己的分析和看法,但不宜泄露求助者,出于对自己的信任而提供的隐秘,否则就是对求助者不尊重;4.如有必要,原咨询师可以与新咨询师交流,包括咨询情况,这属于职业的交流,但一般不得干预新咨询师的咨询活动。
在每次的心理咨询,一般要做好案例记录的整理与保管。心理咨询个案记录包括的主要内容:求助者的一般背景资料;求助原因;现在的主要症状;家庭关系、人际关系、个人成长经历和社会支持系统;求助者的情绪、个人特征、兴趣爱好、自我认识评价和常用的应对方式;既往病史、家族病史;既往心理咨询的情况;心理测试结果;咨询师对求助者的一般印象;诊断与评价意见;处理意见与咨询方案;咨询各阶段记录及效果分析。
心理咨询关系是一种特殊的契约关系,在这一关系中进行专业性会谈所做的咨询记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体现着咨询关系的专业性。所以在每次咨询之后,咨询时应认真做好详细的咨询记录,并反思咨询过程的策略。心理咨询记录有三种:每次的咨询记录、对多次咨询情况进行小结的记录和咨询终结或中断时的最终记录。
在进行每次咨询记录,要遵循一定的工作程序:记录求助者咨询时的特征;对咨询中的会谈内容做简明扼要的记录;对咨询中的印象进行总结;对咨询的话题及求助者主诉的内容、问题的记录进行综合,记录咨询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想法、存在的问题。咨询记录用之没有特殊的规格要求,可依据自己的咨询实际进行编制。
网友评论